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恰似你的温柔

(2005-11-14 09:29:02)

挥杆所有的文章其实都是形而上学的,最起码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打好高尔夫的书籍汗牛充栋,相关的理论体系不可尽数,每一套理论体系里所强调的动作细节也不可尽数。

 

file:///D:/golf/photo/155907835[1].jpg

 

挥杆和朋友曾戏言,完成一次挥杆动作要记住并掌握1000个动作要领。碰巧,有位朋友挥杆的时候,杆头并不接触地面,而是离开地面悬空击球。挥杆对此深为佩服,这有无形中增加了难度系数,需要掌握的动作要领最少还要加上一条,变成1001条了。而多出的1条,很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这所有的理论体系和动作细节实际上是没有定论的,关键还是球手自身的深入思考和体味。

“形而上学谓之气,形而下学谓之器。”君子是不器的,因此,这也成为挥杆不谈具体动作要领的充分理由,挥杆也因此玄而又玄起来。

 

在挥杆的全过程中,握杆的品质是众多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学者往往会在练了一两筐球后把手练出血泡。我的一位远方朋友学球时间不长,相聚时把茶言欢,后一同下场。打完九洞,挥杆的状态正好,身体也热了起来,浑身都很舒适。朋友却皱着眉头说,打到这里吧,后面打不了了。挥杆很是诧异,这几个月未见,朋友的身体的素质竟会差到这种程度,刚刚打了九洞就累了?朋友展开双手,“不是脚累了,而是手已打出了血泡。”再打下去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

 

双手紧紧握住球杆,是初学者本能的想象:要想把球打远,必须用力,用力必然要紧紧握住球杆。

 

确实,力量最终要通过手来传递出去,在这里,手和杆的接触的平面就像两个系统之间的接口一样,输入的信号通过一定协议转换成下一个系统所能理解的语言。在初学者的理解中,这个接口的协议应该是这样的,我所施加的强大的压力将会转化成你的强大的动力。因此,握杆越紧,压力越大,杆的动力也就会越强劲,自然,球会飞得越远。

 

然而,很不幸的事,这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在高尔夫这项运动里,所产生的协议是这样的,温柔的握住球杆,这里所用的力量几乎是感觉不到的,仿佛只要能证明,这只球杆是我的球杆,而不是别人的球杆就足够了。

 

关于握杆的感觉,高尔夫的权威有比较经典的阐述:要像作诗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感觉的确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这样的感觉在管理大师德鲁克谈到管理时竟有惊人相似的论述。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他发现只有两门课程对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诗歌赏析和短篇小说写作。诗歌帮助一个学生练习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高尔夫之道和管理之道通过诗歌被联系在了一起,这也说明,高尔夫中所蕴含深刻的管理内涵并非诳语。

 

高尔夫说起来很是复杂,但从总体来看,不过由两个基本动作组成,一挥一推而已。挥杆为什么叫挥杆,而不敢叫推杆,是因为挥杆认为,推杆更难掌握和领悟。挥杆以为,50岁以后再学习推杆,才可能真正领悟。

 

在完成挥杆这一动作中,我们可以把球手看作是一名管理者,球杆比作被管理的对象(这可能对被管理者有失尊重,但事实如此,从另一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当球手的同时,也都会是别的球手的球杆)。

 

 

如何调动被管理者的能量是管理者所关心。大多管理者唯恐下属不用心尽力,因此便施加诸多的压力,美其名曰:压力产生动力。这样的效果如何,挥杆不好评价。如果从高尔夫的挥杆实践中来看,这样的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倒是中国传统的管理之道同高尔夫的实践相契合。中国人认为“治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这里所说的修身,可以同球手在挥杆动作中不断修正自己做一个很好的对应。“为人君止于仁”,“君使臣以礼”讲的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协议。这里所传递出来的是高尔夫球手所熟悉的对球杆的温柔。

 

球手诗意的握着球杆,引导着球杆,缓缓的向上,向上,短暂的停滞,释放。这瞬间,半截木头制成的球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自由的展翅,同小白球激情相撞。当我们把高尔夫之道和管理之道相互参照来看,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半截木头制成的球杆尚且需要温柔的对待,更何况有血有肉万物之灵的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孤独者的狂欢
后一篇:峨嵋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