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汤臣

(2005-10-19 09:25:10)

    前两日,去了一趟上海。计划中,是要去浦东汤臣打一场球。对于汤臣球场,挥杆有着很深的感情,不同于其他的球场。这感情的由来却很难一语说得清楚。

 

    第一次去的时候,挥杆的水平还稳定在105杆以外,也就是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的水平,无论是开杆,球道,短铁还是推杆,都有很大的不确定。

 

    忆汤臣

 

挥杆是同两个朋友一同下场的,老实讲水平都很差。那天的人还是很多的,不一会,发球台上就聚集了两组人,每组都是4个人,两组就是8个人,再加上球童,20号人把发球台围个密密麻麻,注视我们发球。我们就像平日里背着师傅偷了不少懒的小生,一下子被推上了戏台。这时,内心窘极了,生怕演砸了,被观众当成了小丑。

 

    我们三人你推我搡,把我推上去打先发,球是怎么发出去的,已记不得了。另外一个朋友水平确不如我,但很有意思的是,我的这位上海朋友用短铁还时常会啃地,偏偏1号木问题不大。这位朋友就第二个出场。印象中效果还是不错。另一位朋友连开了两个,没有一个在球道上。开完球,便头也不抬的慌慌张张冲下球道。我的这位上海朋友说,一号木打得好很是很有用的,开球不好,很多人看得到的,球道上打不好,那只有自己知道了,旁人是不晓得的。样子很是得意。

 

    那时的水平真的是很差,打完了,对球场并没有什么印象,一直是在和自己搏斗,狼狈不堪。

 

    再次到汤臣挥杆,距离第一次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朋友有事,挥杆独自下场。同一位不相识的朋友拼组下场。那时,挥杆的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五号木已经运用得很纯熟,短铁也很是精准。这次有机会对球场有一番比较细致的体会。

 

    球场的第四洞在球道上横亘着一道长城,青砖砌成,距离果岭不远。要是打到长城的脚下,那可惨了,直攻被长城阻隔,只有选择往回打。这有一点像圣安德鲁斯老球场的沙坑,坑壁陡峭,深可没人。球员们抱怨说,这沙坑不是高尔夫球场设计师设计的,而是不知由哪个砌烟囱的泥瓦匠砌出来的。 

 

   球场的第七洞开杆的要经受一些考验。球道上有一条从左方向右前方流动的小溪,从蓝替开球,小溪的直线距离在180码左右,加上小溪的岸边有乱石,要想安全的上球道,开杆的落点要200码才算安全。一般来到这洞为了安全要加些力气,用力一大,球很容易右曲。球道右侧安静流淌的小溪等待着球的光临。这里距离发球台有210码左右。这一洞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第一次打的时候,我们三个人无一幸免。笔直的开球最重要,千万不要用力是根本。

 

    同那位素不相识的朋友打过几洞之后,那位朋友对挥杆说,基本动作还是不错的,就是下盘还不是很稳。这一句话对挥杆的启发很大,挥杆潜心体味,勤加练习,终于自创出了五指抓地的窍门(此趾乃脚趾),受益匪浅,并感悟到,原来高尔夫是用脚来打的。

 

    汤臣最有特点应属“草坑”。挥杆眼界有限,但在打过的球场中尚未遇到过“草坑”。这草坑隐藏在球道之上,从远处望去是发现不了的,比沙坑、水障、树障更为险恶。眼见球稳稳落在球道之上,走近却寻球不到。原来是打到了草坑之中。草坑之中,乱草长尺余,没脚踝。球是寻不到的。初到汤臣打球的球友,一定不要忘记向球童询问草坑的位置。

 

    汤臣最有意境的是最后一洞。在这个五杆洞,宽大的水面拥着银色的细沙,果岭就在水和沙的环抱之中,水边时常有白鹭静立。从球道望去,这一切平静的像是旋涡的中心,随时会把你的希望吞噬,让人胆寒;但是,收杆之后,从会所宽大的窗户望去,却是异常的静谧、秀美。

 

    最终收杆,挥杆成绩是96杆,考虑到客场作战,可以说是心满意足。

 

    去过了两次,对球场便有了一些的感情。看到、听到关于汤臣的事情就多了几分注意。

 

    汤臣球场的建成实属不易。在浦东还是一片荒芜之的时候,汤君年先生敢为天下先,投资浦东的开发。当汤君年先生球场投标中的之后,曾携妻子察看高尔夫球场,那时,浦东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汤君年先生拨开一人多高的芦苇,告诉妻子,这就是我们的高尔夫球场。

 

    浦东已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汤君年先生却于去年驾鹤而去,叫人怎不能陡生几多感慨。因球场而了解汤君年先生,因汤君年先生而对球场更多了几分深情。球场似乎已经成了汤君年先生内敛、坚韧品格的化身。

 

    此次在上海逗留的时间比预计短了一天,原本约好的球便作罢。坐车是经过球场的门口的,那一刻,挥杆的心中竟是不平静的。遗憾是有的,但留些期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请烧饭先
后一篇:我错故我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