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灯雨轩杂谈 |
几个月前,哈尔滨爆出数百万天价医疗费之事,海内外媒体纷纷攘攘。闻之者或唏嘘感叹,或愤慨不已。每有“喉舌”之音、街谈巷议,皆痛斥哈城该医院胡作非为。但是,此事也无非是个极端案子罢了。而平日里病患者求医时的遭际,哪一天不是累累无数。昔有言“苛政猛于虎”,孰不知“人心不古”更猛于苛政甚矣。
邻人来家做客,闲谈间说起彼单位某人患病。半年前此君感觉腰酸背痛,于是到医院诊看,曰劳累所致,嘱其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后疼痛犹不减,再问于医,诊断与前者基本无二。大夫并开具按摩疗程,以助康复。如此在医院与单位间奔波,竟迁延数月。此君病痛,不见减轻反更沉重,以至上班已不能。换家医院求治,则说照B超查查看,照完之后,亦不得其所。再换家医院,始怀疑长了什么东西,建议做内窥镜检查。于是一通血液、肝功等等检验之后,照胃镜,照肠镜,…… ,折腾了一溜够,终于发现,直肠癌晚期。而且是恶性肿瘤,已扩散,无法手术。如今此君连化疗都做不了,惟躺在病榻上喘气,亲人眼泪早已流干,只盼着这个年轻人少受点痛苦,清清爽爽地往生天国。医生说他的病不算难症,若起先诊断正确,及时手术切除癌变,则完全可能救下这条命。但此时已晚,怎不令人为他痛惜。
我自己也有一些就医的感受,说来啼笑皆非,但我想很多人都会见惯不怪的。前些年总爱患感冒,凉了也得疾,热了也得疾。好一个青壮汉子,一年下来因着这寒热之症,竟也要光顾医院几回。每次大夫都问,哪不好呀?回答说那那不好。于是听一下心肺什么的,再看看嗓子眼,让你啊一下,都照做了。然后拿起笔说,有点感冒,开点药吧,公费还是自费?虽说不能全额报销,但咱是有正经单位的人,这点就是比农民兄弟强。于是说,公费。大夫也不搭话,从一堆白版处方里抽出某个颜色的来,仔细地夹进去几页复写纸。然后就龙飞凤舞、笔走虫蛇,写将出来满纸的中国字,可惜可叹俺起码也是个秀才的文凭,却不能识得一个半个。大夫嚓地撕下这几张方子说,去拿药吧,多喝水,注意休息,下一个。我照例都要感激地道声谢谢,赶紧给后面的同志让地儿。接着到大厅的柜台划价缴钱。
大些的医院,收银子的柜台都很气派,开许多个窗口,象银行里那样的大理石台子,整墙的大玻璃,下方挖个能递送处方钱币的小洞。医院里管收钱的都是相对年轻的人,手脚麻利嘛。就这样每个窗口还是要排那么几个人的队,好在不是象逢年过节买火车票那个样子。等轮到自己,赶紧把方子递进去。现在的医院都很现代化,电脑算帐,每个收银员都配个小话筒和扬声器。就听玻璃那边的同志传出话来,六百五。好家伙,瞧个感冒要这么些钱,得亏一大早刚从银行兑了些细软。于是乖乖如数奉上。嚓嚓,人家打张发票出来,当地一声,还给你盖上戳儿,与处方找零一起丢将出来。于是接着屁颠屁颠去药房“取货”,拿到手一一看下,有治头痛的、有管脑热的、有疏风祛火的、有消炎解毒的。这还算仁慈的,更有甚者,直接开一堆消炎药,让你挂几天瓶子,反正都是价格不菲,可劲给你使呗。奇的是每次都大体如此,不过大同小异罢了。有时五六百,有时千八百,花去的都是好钱哪。与一些朋友同事聊,所云也都相差不多。家母曾调侃说,过去得个风寒暑热的,大夫开上几毛钱,顶多几块钱的药就吃好了。现在可倒好,一上医院,这钱比鬼票子还贱。
医者,救死扶伤、为普罗大众消灾减病的活菩萨,西人誉之为“白衣天使”。此种行当,总属神圣高洁之业,非至上爱心者不可为。然而遍观当今中国之医界,古风不存,执业者弃医之根本者多矣。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悬壶济世、德业俱精者自然是没有泯绝。但总体来看,忧患情状却大于乐观态度。尤其是百姓阶层,荼毒尤其深重。如今科技发达,新药迭出,此大有益于医生们妙手回春。可医家也越来越倚重于机器与药物,每与患者诊病,譬若工厂流程一般,术道则见其弱也。更有不堪者,医之重利好物,宛然生意买卖,视病患者为掠夺对象,不倾空其囊誓不罢休。有友人做医药代表,尝言医院一二百元的药品,其实几块钱而已。每有落于处方而售出者,医院得利几何几何,医生得利多少多少,都是阳光下的秘密罢了。而动手术要递红包,办住院得托关系,早已是无需讳言的事。此风非偶不独,业内皆然,所谓“潜规则”也。而溯其根源,则医疗产业化的罪过。医院是公司企业,医生是销售代理,我只谋得利多少、来钱快慢,至于患者利益、济世之德,谁还管它!
(二介, 2006-08-19于北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