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政府的狭隘心态

(2006-04-27 14:17:15)
分类: 灯雨轩杂谈

前些天有条新闻说法国政府规定,凡穿带假欧洲名牌服装进入该国的外国人,将被处以重罚并没收所穿带衣物。当时一笑而已,觉得这么可笑的规定八成又是哪家小报的炒作罢了。后来竟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此事,更有消息称中国某游客真得就遭遇到因携带假名牌背包被没收之事。对此,国内有人写文章为法国政府的做法击节鼓掌,还对批评者吹毛求疵为“弱国心态”。二介先生有点不同看法,也来说道说道。

 

欧洲的名牌服饰到了中国乃至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遭遇仿冒,固然是一件很不对的事情。其实不止是服饰,其它商品也有此困惑,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多了欧美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施加压力甚至进行威胁。平心而论,中国政府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品牌利益上还是很努力的,只是这样的努力在欧美人看来还远远不够。那么,欧美国家即使等的不耐烦,也应该是向仿冒品牌泛滥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进一步施加压力,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处罚措施应当是慎之又慎不可轻用的。其一,消费者买了假名牌,固然有一部分人属于知假买假,但相当多的人怕也是受害者。对受害者予以处罚,既不人道也不合理。其二,你不能要求每一个消费者都有火眼金睛,辨得出来何为真品何为假冒。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百货商场或是专卖店买服饰,我怎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换言之,价格贵的也未必就是真货,价格便宜的也未必就是假货。因此,欧洲国家想出这么个法子企图来杜绝假冒,实在不是正本清源之举,相反却暴露了它们的焦躁与无奈,是一种向仿冒者示弱的表现。更加严重的是,若真得对无辜消费者惩以扒衣之罚还无情地嘲弄了欧洲人标榜的人权观念,这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说句良心话,欧美国家的许多品牌商品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被大肆仿冒,并非全都是当地的责任。欧美企业在看到这些新兴国家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时,一窝蜂杀奔了过来,许多公司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把这些国家的制造企业变成了它们廉价的生产车间。这些手里捏着所谓的“知识产权”的外商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并帮助当地的产业发展,哪怕是帮助当地政府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一味的盘剥和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使用,使得许许多多当地企业在“针尖上削铁”的微薄利润下难以得到持续的发展。同时,名牌产品的暴利取向也使得当地并未真正富裕起来的那个“广泛的消费群体”对其高高在上的价格可望而不可及。凡此种种,诸多复杂的原因导致假冒名牌大行其道并势不可挡。遭遇这样一个局面,片面地责备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是不厚道的,也是不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不仅仅是中国,在许多新兴市场都会有同样的问题。欧美政府以及欧美公司应当摆正心态、正视问题所在,积极地与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开展有效的合作,抛弃把别国当作廉价小工的狭隘理念,努力找出能促使大家双赢的策略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也是最终解决仿冒品泛滥的正途。

 

(二介,2006-04-25于邯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