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场作文夺高分,突破“五定”是关键(五)

(2010-10-04 06:56:37)
标签:

高考作文

高分策略

突破“五定”

材料

校园

分类: 教学我思

考场作文夺高分,突破“五定”是关键(五)

——五说“定材料”

 

    材料历来被认为是文章的血肉,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其多与少、优与劣、新与旧,都与文章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材料。

    从一些考场作文看,很多考生就是因为缺少动笔前对材料的“定”,因此常常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甚至是落入圈套还沾沾自喜的境地。还是看看下面这些情形吧。

    一、召集一大批“死去的名人”开会。如以“淡泊名利”为题,有些作者便召集屈原、李白、杜甫、陆游、林则徐、鲁迅等一大批已过世名人,逐一介绍其淡泊名利的故事,故事介绍完了文章也就完了。用名人事例有错吗?当然没有,问题正是处在太大公无私了。须知,文章从来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的,怎么能放弃自己的表达目的而一味地空引用呢?即便是召开一次“死人”碰头会,那自己至少也得当个会议主持人把握好会议导向吧!

    二、堆砌大量朗朗上口的经典材料。如出自《报任安书》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又如出自孟子笔下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有其他一些名言警句,不再赘举。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材料用得好可相得益彰,但很多时候在一些考生的文中已变成了一种变相抄袭,须知,这些材料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式化材料。这些公式化材料如果不能用出新意,人云亦云,怎么可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呢?想夺高分?得再找机会。

    三、讲来讲去就是那几句大道理。这样的文章你说他没材料吧,似乎不妥,因为他的文中分明有一些理性材料;你说有材料吧,似乎也不妥,因为他的文中似乎除了一些人云亦云的大道理空道理之外,好像什么也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文中缺乏新鲜可感的材料,让读者无从体会,倍觉乏味。

    四、写来写去总是那几个原人几件原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似乎总是那么远离现实生活,似乎格外喜欢那几个原人几件原事,一写起文章来近乎大同小异。曾经有老师做过一番总结:写挫折就折胳膊断腿上医院,写父母的关心与爱就是雨中送伞寒风中送衣物背着自己风雨兼场上医院,写自己的忏悔时就大量地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此等等。有老师打趣说,有的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知在他笔下死过多少回了。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究其原因,还是严重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感悟。当然,不能不说,这方面很多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

    通过上面几种情形的分析,我想已经基本可以说明考生当前作文“定材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基本指出了走出这一困境的出路,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常常去反思,动笔之前定好材料就没什么难的了。

 

【结束语】

    根据多年的备考经验和教训,立足考场作文夺高分,笔者拟写了这一组关于动笔作文前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方面的文章。说实话,要写好这样一组文章并非易事,因为其实我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惑。但我不害怕,我仍会厚着脸皮试着思考和写作,至少我思考过,我也有很多新的收获。倘若这组拙文能给读者诸君有一点点启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文中肯定有很多不妥甚至错误的地方,还望各位朋友不吝赐教,及时批评指正,本博将不胜感激。

 

 

更多系列文章请点击

    考场作文夺高分,突破“五定”是关键(一)之一说“定主题”

     考场作文夺高分,突破“五定”是关键(二)之二说“定文体”

     考场作文夺高分,突破“五定”是关键(三)之三说“定题目”

     考场作文夺高分,突破“五定”是关键(四)之四说“定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