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至14日我应邀参加了由洋河酒厂组织的白酒专家走近洋河的活动。这段时间我正在深入地研究二线股的投资机会。我认为白酒的危机终极看不过是报表危机,危机过去将是确定无疑的新的成长,危机将确定无疑地创造罕见投资机会,在机会出现的次序是高端白酒先脱困,中端相随其后,最后才是低端,彼此不同步。我认为目前高端已经脱困,现在进入中端的格局之争中,我关注中端谁能够脱颖而出,逆市取得格局性竞争优势。名优白酒其深厚的社会认知,保障了它不会实质受到行业调整的伤害,行业调整是给有准备,有基础,有潜力的公司提供一次弯道摆脱对手的机会,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到底谁能胜出呢?毫无疑问洋河也是我圈定的有可能胜出的公司之一,所以我很高兴前往。
由于我自身对洋河的研究和追踪力度不足,所以脑子里存储了一些不知来源的流行看法。这些看法包括,中国白酒历史上就从来没有出现过有连续快速增长而能够持久的情况,洋河过去的增长神话没有扎实基础,其可能会重蹈历史上曾经高速增长的某些酒的覆辙。有人认为洋河固态粮食酿造的产能不足以支撑起巨大的销售。这些未知来源的认知使我觉得我需要直接接触企业。12月12日我与几位专家从北京出发,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洋河的产能有多大?
下表是2012年年报中披露的各名优白酒的产能和相关数据:
http://www.ltkdj.com/Files/%E6%B4%8B%E6%B2%B3%E5%BD%92%E6%9D%A5%E4%B8%80.jpg
这次在洋河我和一批白酒专家分别考察了洋河本部的产能基地和双沟酒厂的产能。我们到洋河本部一个三万吨的陶坛储酒库,酒库是一座五层楼,总面积近万平米,每一层都存储大量的巨型陶坛。每坛储酒量一吨,合计储有三万吨,也就是三万个大酒坛。
http://www.ltkdj.com/Files/%E6%B4%8B%E6%B2%B3%E9%85%92%E7%AA%96%E4%B8%80.jpg
洋河股份有1000多个酿酒班组,7万多个名优酒窖池,合计原酒产能约在16万吨以上,总储酒能力达100万吨。
双沟酒厂陪同我们的是双沟的高管耿总,耿总非常专业,他带我们看的时候,有时我们会问一些问题,耿总会展开的很长很深远。比如说我问耿总:“整个洋河酒厂有多少员工?”庚总回答:“有三万多人”然后耿总会进一步展开说,酿酒这个行当真的是太费人力了,因为很多环节没有办法进行机器替代,比如出酒都得靠老酒师的眼睛来评估,是带有相当的艺术性的。所以酒文化不是凭空来的,酿酒的关键环节是纯人工的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耿总带我们参观了双沟的24连跨的大型酒窖,所谓24连跨是指拥有24个标准车间相互连通的酿酒厂房,我的感觉这个24连跨的大型酒窖比足球厂还要大。
http://www.ltkdj.com/Files/%E6%B4%8B%E6%B2%B3%E5%BD%92%E6%9D%A5%E4%BA%8C.jpg
http://www.ltkdj.com/Files/%E6%B4%8B%E6%B2%B3%E5%BD%92%E6%9D%A5%E4%BA%8C.jpg
当时我们进去的时候工人正在生产,我特别注意了这个车间的编号是第七生产车间,这意味着整个双沟酒厂至少有七个大型生产车间。我问一位工人师傅,这个车间的酒窖数量和年产量是多少?,工人师傅回答我,“有三千酒窖,年产6千吨酒。”同行的白酒专家晋玉峰,曾在酒厂做过管理工作,晋先生进一步给我们讲:“一个成熟的酒窖,一年能酿三吨,但有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酒厂会延长发酵时间,浓香型酒发酵的周期是70天,为了多出优质好酒,可以延长到150~160天,一句话,浓香白酒发酵时间延长有利于酒质的提升,对于一些新建的窖池往往要延长到90天以上以提升质量,一般一口窖池年产2~3吨酒。”
在与耿总的交流中,中粮的舒国华先生问:“双沟酒厂的固态纯粮酿造的产能是多少吨?”耿总回答:“4万吨。”耿总的回答和第七车间年产6千吨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为第七车间一个车间的产量就6千吨,3千个酒窖,而双沟酒厂至少有七个车间,于是4万吨是很合理的。我们实际看的洋河本部和双沟酒厂合计有12万吨。另一个没有去的来安基地的产能是5万吨,洋河固态粮食酿造的酒产能合计在16万吨以上是真实的客观的,并且洋河的储酒能力更大,储酒能力已达到100万吨。人们对洋河产能不足的某种疑惑客观上不存在。
在双沟的时候,负责人耿总给大家讲很多新建的窖池三年内是出不了好酒的,因为窖池里的窖泥还没有聚集大量的微生物群,所以酿不出好酒。针对这种情况双沟专门建了一个窖泥车间,这个窖泥车间以最适合于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为基础,创造出微生物快速增长的条件,专门生产窖泥,而不是酿酒,生产出来的窖泥不断地运送到各生产车间,从而保证酒的品质提高。独立的窖泥生产车间,加上数量巨大的窖池,确保了洋河整个体系的产能充足。
下表是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的过去5~10年的产能建设投资,从财务数据报表中的投资数据也反映出洋河的产能是真实有保障的。
http://www.ltkdj.com/Files/%E6%B4%8B%E6%B2%B3%E5%BD%92%E6%9D%A5%E4%BA%94.jpg
洋河会不会重蹈某些高增长酒厂的覆辙?
我想这是资本市场甚至产业界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从最一般的产业经济学的规律讲,超高速成长一段时间后,必然经历一个调整整固的时间段,某些公司因为在一段时间成长过快,基础的核心要素与核心资源跟不上,环境变化时出现了较大的衰退。
这次交流会,洋河各部门领导都在不同时间段参与,有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贸易公司的高管,包括负责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接触这些高管,我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不像高管,不像是年创利润近百亿元的大型企业的核心高管,都比较绵柔,都比较低调,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年认识的一位最不像董事长的董事长——伊利的创始人郑俊怀先生。第一次见到郑俊怀先生时,简直不敢相信此人就是郑俊怀,往大了说郑俊怀先生看上去就是个中学教员,往小了说郑俊怀先生基本像是个传达室收报纸的。在洋河我再次产生这种感觉,没有任何的官气,也不像企业家,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非常谦虚,非常低调,对人毕恭毕敬。
由于我们是晚上12点才到的,负责接待安排我们食宿休息的几个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部分人深夜接我们,另一部分在酒店一直等到我们12点,把我们安排好已经是深夜了,第二天又组织活动,我们这些人都是从事思考和研究的,晚上吃完饭从9点钟谈到深夜12点钟,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全程陪同,负责协调、组织和服务,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并不把自己当成旁观和服务者,他参与讨论,对这些讨论的观点都能互动交流,即有讨论的兴趣,谈出来的话都很到位,很有深度和价值。工作人员归属感比较强,主人翁意识比较强,高层的超级绵柔和超级低调,基层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归属感,让我感觉这个企业没有飘飘然,对自己的超高速成长似乎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倒是我们这些外人记忆很深。他们就是低头处理现在的工作和问题。所谓高速成长之后的企业面临停滞甚至倒退,往往是企业的决策人脑袋发热,忘乎所以,膨胀过度,心态失衡,失去了低调和谨慎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才出现了问题。今天看洋河表现出很平淡,很低调,很冷静,很实是求是。
企业在行业严重的调整面前,从上到下都有条不紊地处理各自所承担的工作,没有自负,没有自以为是,没有夸夸其谈的远大目标,也没有惊慌,一切都是平淡,平和的。这种精神状态是这个企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使得我们尤其是我本人和同行的专家都不敢小视这个企业的未来,你没有必要为一个冷静,低调,面对现实问题实事求是,有条不紊逐步推进的企业的未来担心。
关于洋河的经营形势
根据只言片语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在广泛的近距离交流过程中,我认为很可能洋河在2013年会有10%左右的收入衰退。这种衰退在逻辑上是非常自然的,行业的萎缩使得相应的各主体都必然遭遇衰退。企业的管理层认为今年最大的挑战是高端酒销售有点困难,中低端比较稳固,因为在中低端,海之蓝,天之蓝有品牌优势,相对的其它的一些品牌这两个品牌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吸引足够多的消费者。深度的调整对打击收割一些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非常有利,管理层认为调整是有好处的,对大型企业,尤其对洋河有非常难得的机会,企业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实现对其它小品牌的挤压。而在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丛总的沟通交流中,丛总强调要在逆市中逆流而上,要主动扩张,要在品牌力的塑造上更加大投入,使品牌的内涵更深,更厚,更能打动人内心的心灵感受。企业正在创造一种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绵柔文化,把绵柔的口感转化为绵柔的性格和文化。
http://www.ltkdj.com/Files/%E6%B4%8B%E6%B2%B3%E5%BD%92%E6%9D%A5%E5%85%AD.jpg
(成品库前的大型提货车,注意车牌号码是黑龙江的)
在行业波动面前,渠道经销商的库存还在清理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数据有可能随之受些影响,但是整体经营结构和经营的措施到位。
短短的两天接触,一些看法,也可能是直观感觉。不过我长期研究企业跟踪企业,特别重视基础要素的。白酒的基础要素是产能(包括质量和数量)、品牌和人的能力,现在看来洋河的产能有保障,人有竞争优势,因此洋河的基础要素是稳健的。从这一点上看,洋河,在这一轮调整中,没有太大的问题。整体感觉洋河的基础要素和深层发展依据是稳定的,业绩的波动是状态。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凌通价值网(www.ltjztz.com),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凌通价值网,报纸等非网络传媒必须经过凌通价值网同意后方能转载。讨论此话题请登陆凌通价值论坛(www.ltjztz.com/bbs)发起讨论。凌通价值网联系电话:4006-486-45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