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课教学初探——参加学校听评课活动心得体会
(2017-03-06 23:23:57)| 分类: 小学语文 |
群文阅读课教学初探
——参加学校听评课活动心得体会
孙建明
新学期开学第三周,学校组织听评课活动,三位老师执教语文课,我和宋红军老师是群文阅读课。课堂教学瑕瑜互见,虽然两节课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但对群文阅读,有的问题还需澄清,有的问题还要思考
阅读目的是读书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课型,其目的是什么,这是原点问题,不解决,群文阅读便失去探讨价值。
我想,群文阅读是过渡课型,是精读引领到整本书阅读的过渡。精读引领是“读深”,整本书阅读是“读广”,群文阅读则是两者兼顾。可以说,群文阅读的方法是“读深”,目的是“读广”。几篇文章因同一“议题”组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同时,一节课中学习几篇文章,提高了阅读效率,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群文阅读是介于精读引领和整本书阅读之间的中间课型,其目的是为学生自主阅读做准备。因此,群文阅读中“方法习得”很重要,但不能就方法学方法,读书方法要在语文实践中学习,需要借助阅读材料,这就是群文阅读中的文章选择。然而,不论借助什么文章,必须把基础工作做好,其一是扫清阅读障碍,其二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否则,群文阅读就无的放矢。
难道整本书阅读一定要扫清阅读障碍才行吗?也不尽然。有人读书喜欢碰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标注拼音,以利于今后阅读;有人读书喜欢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只要不影响理解文章就行,小学生读书尤其如此。若要求小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反而会抹杀孩子的阅读兴趣。但群文阅读不同,字词障碍不扫除,在一知半解中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消磨殆尽。
群文阅读为整本书阅读打基础,但不同于整本书阅读。
议题选择握重点
议题选择、文章筛选和问题设计是群文阅读的关键点,议题选择首当其冲。议题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要依标扣本,紧紧把握单元训练点,切莫任意妄为。宋红军老师执教“以诚待人”群文阅读课,以“人物描写”为议题,便是抓住了单元训练重点。
议题选择以语言文字训练点为佳,但并非只能选择语用点,选人文点也可以。为了纠正人文性主导语文课堂的局面,近年来大家倾向于在语文课堂上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因此,多选择语用点为议题。然而,人教版教材按人文主题编排,寻找语用点绝非一蹴而就,但并非无章可循,单元导语、课后题、课文泡泡语多有提示,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那么,以人文主题为语用点,不可以吗?非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后,以“寻找居里夫人的美丽”为议题组织几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也是不错选择。群文阅读的目的是为整本书阅读铺路,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议题都可以在群文阅读中落实。其实,议题只是串起几篇文章的线,只要清晰可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踏上阅读快车道,别管语用还是人文,都可以。
打开议题选择思路,群文阅读更容易组织落实。唯如此,学生在课内实现大量阅读才有可能,“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文章选择要谨慎
群文阅读课,文章根据议题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通过五六年级两年的学习后达成的阅读目标。因此,四年级群文阅读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不合适。第二学段刚刚学习“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怎么能“速读”呢?因此,选择群文阅读文章时,篇幅不宜长,中年级五六百字即可,高年级最多千字文,低年级则越浅显越好。同样,小学生群文阅读,文章不宜多,三四篇足矣。文章多了,篇幅长了,学生在课堂上用大量时间读书,交流读书方法的时间就被挤占,“方法”学不透,弄不懂,群文阅读就失去价值了。
同样,群文阅读的文章选择不宜深,要让学生能看懂;生字词不宜多,学生读一遍就能粗知大意,越是低年级越应该如此。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与信息量比较少,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比较弱,在文章理解上耗费太多时间,“习得方法”就没时间了。小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需要培养,但并非在群文阅读课上,应该放在精读引领课中。鉴于此,课本中的精读课文是不适合群文阅读的,因为精读课文肩负识字任务和诵读职能,处理不好,群文阅读难以落实。
教育无小事,教学需谨慎。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应缓步前行。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群文阅读课上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赢得学生成功,才能看到老师的精彩。
能在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看到群文阅读课,足见大家认识到了语文课需改变。世上无难事,努力做就一定能改变,改变课堂,改变教师,改变学生。
2017-3-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