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 虚词】吕永海:文言文中的虚词连用现象

(2015-07-21 16:00:59)
标签:

文言文

阅读

虚词

分类: 文言方略
文言文中的虚词连用现象
吕永海《语文报·高一版》
 
    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几个虚词连用的现象。文言虚词的连用有多种情况,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现将高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虚词连用情况归纳例举如下:
    两个语气词连用
    (一)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也已”是限制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
    (二)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
    ②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 可译为“呢”。)
    (三)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①呜呼,亦盛矣哉!
    (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哉”上,可译为“啊”。)
    ②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的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哉”上,可译为“呀”。)
    三个语气词连用
    三个语气词连用,一般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着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例如:
    ①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他们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
    ③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他们使别人感到受侮辱、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本来怎么样呢?“何如哉”可译为“怎么样呢”?反问中隐含“不如”之意。)
    另外语气词连用,也可单独成句。如《岳阳楼记》中的“嗟夫”,《蜀道难》中的“噫吁嚱”等。 总之,在古代汉语中,语气词连用,它们各自表达特定的语气,给句子组合成一种复杂的语气,但语气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与规律,辨别虚词连用现象也就容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