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徘徊在胥门和万年桥

标签:
历史文化苏州古城墙胥门万年桥伍子胥 |
分类: 姑苏区 |
366、徘徊在胥门和万年桥
最近徒步苏州护城河步道,几次经过苏州胥门百花洲。看到古胥门自然联想起这里的历史人文,不得不再次回顾梳理,与朋友们分享。
现在看到的古胥门建于明代,最近的几十年埋没在棚户区而无人知晓。直到1999年苏州低洼地区改造过程中,被人遗忘了差不多近60多年之后的胥门才重见天日。2500年前吴国初建胥门时也建有水陆城门的,因为避水患到了楚国时春申君黄歇把胥门水城门给封堵了。唐代的时候胥门还有陆城门,但是到了宋代胥门的陆城门也被封塞了。所以我们在南宋的平江图上是看不到有胥门的。一直过了300多年到了元代至正年间,重建苏州城的时候胥门才重新规划建造。明代以后再重建重修,但位置没有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胥门,也就是1999年从棚户区挖出来重见天日的胥门,是建于明代的古城门。他的历史岁月仅次于盤門的古城门。
古胥门的北面100多米处是万年桥。历史上据说曾用紫红色的武康石所建,明代时被奸臣严嵩看中,之后苏州知府把此桥拆除运往江西严嵩故里。从此后进出胥门只能靠摆渡护城河才行。一直到乾隆五年重建万年桥,百姓们才方便行路。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上画有此桥,并标明为新建桥。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争万年桥又被毁,之后一直没有修复,直到同治七年才被修缮完成。修缮后的万年桥曾有一张1933年的照片。后来在1947年抗战后又受损,是苏州商会又募集钱款重修。这在山塘街的苏州商会博物馆中有此图片,我们可以去那里看万年桥的历史面貌。现在的万年桥是1999年苏州低洼地区改造过程中重新修建的,而因此形态更美。
从万年桥沿着内城河边往古胥门走,沿街有“人瑞坊”残存石牌坊。从形制上看,曾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其规制等级较高,大致是皇帝御赐的建筑。在历代旧志中,可能查得到这座牌坊记载。综合各种史料和网络所记载,牌坊当是俗称为百岁坊的“人瑞坊”。据民国吴县志记载,苏州有百岁坊三座,一在木渎山塘街,是光绪年间树立的;一在洞庭西山,是乾隆十一年立,还有就是苏州胥门乾隆二十三年为金旭阳所立,由沈德潜撰联:“天心默眷大年齐秦地,河山皇极用敷景福锡”的石碑坊。金旭阳当时百岁老人,乾隆江南时曾沿街跪迎,收到乾隆的嘉奖。
正对胥门古城门的城内有一座古桥,架在内城河上,被称为“来悦桥”。其意取自论语中:“有朋自远方而来不亦乐乎?”这桥是因为当年南宋为接待金国贵宾,希冀签订和约而建的。具体的内容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有朋自远方而来》。现在我重走胥门,还走下来悦桥边河埠头看了一下桥联,桥身的两旁是相同的一副桥联石。一边刻着“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另一边刻着“盘胥市民公社重建—吴县朱永璜书”等文字。据记载此桥更早是建于明代成化戊戌夏四月吉日,也就是1478年的夏天,由苏州府知府刘瑀和吴县知县广宁左屯卫人文贵建。这桥在宋代还专门迎送往来属国信使,所以还有个名字叫做驿桥。始建应该苏州知府王唤所建,也就是南宋绍兴年间也未可知。
站在百花洲公园河边,隔着城河还能看到城河西边的皇亭和三块御碑。那是康熙和乾隆南巡时的御碑。御碑的情况我在一篇博文中有专门述说,这里就不再一一啰嗉重复了。这里只是要提及的是,其中有一块是乾隆下江南在苏州写的一首诗。诗文为:
“牙樯春日驻姑苏,为问民风岂自娱。艳舞新歌翻觉闹,老扶幼挚喜相趋。周咨岁计云秋有,旋察官方道弊舞。入耳信疑还各半,可诚万众庆恬愉。乾隆辛未仲春驻跸姑苏作”。
这首相当有名的诗,是乾隆为澄清自己下江南目的而作。现在木渎的山塘街为开放景区,居然也用这诗文刻了一块碑,建了一个碑亭。当然作为应时景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是历史陈迹,应该说明是仿照苏州皇亭街的御碑制作,以免以讹传讹,也是对古迹文物和历史的一种尊重。
百花洲公园内还有一座“民不能忘”石牌坊,是用来纪念清代著名巡抚汤斌的。汤斌人称豆腐汤,其生活质朴清廉受到百姓的拥戴。牌坊虽然是重造的,但依然有其历史价值。重建此碑是能顺应历史,使得我们至今还能稍解此官的行状,证明了有清一代的历史真相。
面对浩荡的胥江是百花洲的接官亭,跨越胥江连接的是原来有胥江大日晖桥。但如今大日晖桥早就不存,替代她的是胥江上的泰让桥。明清时代泰让桥还没有修建,从胥门外大街沿河往南到胥江边,就是一座大日晖桥。因为要造胥门外大马路直通阊门,此桥因而被拆被泰让桥所替代。至今苏州只有小日晖桥,而没有了大日晖桥的身影。接官厅实际上就是一个驿站,只是用来接待来往官员的厅堂,并不是用于一般商旅。
据有的书上说宋元时候迎接外来的官员是在百花洲的接官厅,现在已经沿河修建了一座厅堂,挂了“接官厅”的匾额。而明清时代则在胥门外大街南面有接官厅,大致应该在万年桥附近。明代的巡抚周忱和苏州知府况钟也是从此接官厅入苏州,成为一代名宦。如今忆来,除了明代的还有清代名臣张伯行、汤斌、宋荦、陶澍、林则徐等也是顺应潮流,到苏州建立了被人颂扬的业绩。我们现在来到来远桥,赌物追史,见贤思齐,可以缅怀历史,追随贤人。来远桥、百花洲、接官厅留住了我们苏州明清两代的历史,使得我们时时不忘苏州曾经的名贤以及过去的辉煌。
古胥门内有伍子胥广场,虽是新建,但面积宽广含义深长。面朝南的是伍子胥的石雕像,靠是一大面积的浮雕。浮雕可以分成四组图像,内容有筑苏州大城、秦末苏州农民起义、伍子胥被杀等等。浮雕后面是八个大字“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这是对伍子胥建苏州城劳苦功高的最好评价。
胥门城门南面城墙里有藏兵洞,知道的人并不多。如今被封住,也进不去看不到。历史尘封若隐若显,有谁可以如地藏之谛听,明察过去又先知未来?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