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2019-03-05 16:11:14)
标签:

吴文化

走读苏州

百宋一廛

松鳞义庄

分类: 姑苏区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嘉庆年间苏州出了一个影响全国的藏书家黄丕烈,他建的藏书楼叫“百宋一廛”楼。道光年间1832年苏州贵潘家建了一所宗祠叫“松鳞义庄”,两者都在今悬桥巷58号。“百宋一廛”与“松鳞义庄”前门在悬桥巷58号,而后门现在是箓叚巷平江华府精品酒店内。虽然两者不在一个时间段上,但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因此我只能把他们串在一起叙说。

先来说说清中期黄丕烈的“百宋一廛”楼。黄丕烈(1763-1825)是有清一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他的字、号有几十个之多,我也不想一一罗列,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称呼越简单越好。他的藏书室也多,有士礼居、百宋一廛、陶陶室等十余处。

他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主事,嘉庆六年(1801)分发往直隶知县不就,回家专一治学和藏书。他平生不喜欢声色犬马,只好聚书藏书、读书。只要听到哪里有宋元精刻,或旧抄善本,不惜金钱多方购置。时间一长,他得到宋刻几百余种,于是在自己藏书的楼上题匾曰“百宋一廛”。我们也因此而知黄丕烈从他三十岁至五十岁的二十二年中,共获宋刻书二百余种。

黄丕烈的藏书与一般人不同,喜欢写评语。而且他佞宋,媚宋,迷宋,也就是特别喜爱收藏宋版书籍的意思,也是黄丕烈的藏书特点。虽然说黄丕烈所藏古今善本、秘本、珍本极为丰富,但还是最钟爱宋本书,自号为佞宋主人。虽然说标榜“佞宋”并开鉴赏风气之先者并不是他,但树“佞宋”之帜并把鉴赏提高到一门学术流派的人就是黄丕烈了。他应该是清代"赏鉴"一派藏书家的代表人物。

再来说说贵潘家族的松鳞义庄。贵潘家族自明末清初从徽州移居江浙一带,至二十四世祖筠友公(潘仲兰1609-1677)因在江淮间从事盐业,而“寓居姑苏之南濠”开始。逐渐地在苏州生根发芽,康熙初年,二十五世祖其蔚公(潘景文1639-1706)移宅黄鹂坊桥,后又移居刘家浜。到其蔚公潘景文的曾孙贡湖公(潘冕)子孙特别兴旺,而且子孙中前后出了8名进士,一个状元,两个探花,这才形成所谓的苏州贵潘。

苏州贵潘的形成得益于潘冕的三个儿子:潘奕隽、潘奕藻、潘奕基,也是贵潘家族的起点。其中长房潘奕隽第一个取得进士的出身。到他的孙子翰林院编修潘遵祁和潘希甫奉其祖潘奕隽遗命,创建家族的松鳞义庄,是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义庄创建于嘉庆时藏书家黄丕烈百宋一廛藏书楼故址。现存祠堂及花厅等建筑,还有咸丰三年(1853)《松鳞义庄记》碑一方。庄内保留的那一方石碑,记述了义庄建立的过程,碑文题为《松鳞义庄记》。建松鳞义庄的潘遵祁,他不但是清代著名书画家,也是藏书家。经过潘奕隽、潘遵祁直到民国,上下几代人的藏书,特别在清末战乱中抢救了不少珍贵图书,为保护国家民族文化出力不少。

前一阵一直下雨,但我出于探索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的目的,冒雨从箓家巷平江华府精品酒店而入。这是一个典型的仿古建筑宾馆,里面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小院。其中东面从北往南分别是西圃草堂、百宋一廛楼、安善堂。西圃草堂里有一付楹联,落款是潘遵祁“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百宋一廛楼朝南是个院子,因为没有人紧关着厅堂,只能隔着玻璃窗看里面是个餐厅,外面挂着一块匾,上书“百宋一廛”。安善堂里有竖额“佳想安善”,落款是芝轩潘世恩。宾馆也是穷尽心思,用贵潘家的名人文字来烘托氛围,来纪念这段历史。

西面的院子很大。朝南是一个大厅,打开这门,走进去就是一个豪华的餐厅,仿古建筑内四界,脊梁上有山雾云和抱梁云,还有镂雕的棹木,俨然一个清代建筑。中间檩枋上端挂着一块金字匾,书写“松鳞堂”,以示这里是当年贵潘家的松鳞义庄。当然是否是原地复建此厅堂,已不可考。院子里靠西边墙根有青竹一丛,中间竖立着一块“松鳞义庄记”的青石古碑。古碑中有一接缝,这硬伤应当是文革造成的。碑虽经修补但伤痕明显。碑额碑座都是新雕的青石件,看上去有点粗制滥造与古碑风格很不融洽。碑文看不太清楚,但有拓片挂在走廊里,字迹还是比较清晰的。

潘氏松鳞义庄原建筑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其规模宏大。庄内有花园楼阁、多位潘公的祠堂、书楼书屋、厨房仓库等。原来建筑至今全都不存,如今经过重造装修成为了一家宾馆饭店。宾馆的大门敞开,有兴趣者可以随意进出观看,寻找200多年之前的蛛丝马迹。

“松鳞义庄记”原碑本是小篆字体,虽然网络上有人直接译为规范正字,但我仍然抄录核对原文如下,方便有兴趣者研究、欣赏!

《松鳞义庄记》

 道光十二年壬辰春三月,荥阳潘氏建立松鳞义庄于郡城之东偏。越二十余年,岁有增置,经定章程,详载规条中,既周且备,而未有庄记以志缘起。于是,掌庄遵祁、希甫属奂为之记。曰:荥阳系出徽州大阜村。康熙间,候选主事其蔚公迁吴郡,分九派,数传至贡湖公。公生三子,榕皋公、畏堂公、云浦公,父子兄弟俱膺一品封诰。高其庄门,颜之曰“光禄公祠”。盖庄之设也,由来旧矣。先是贡湖公授祭田,供祭祀,手书遗训,俟后人之赢,济族人之绌。榕皋公暨理斋公为其长房之子,若孙恪奉遗训,欲仿范氏良规,厚宗赡族,累积之有年矣。顾有志而未及行,遵祁、希甫先后遭大父、父丧才逾冠耳,奋乎此举,捐田一千四亩,又造作庄屋一所。当是时,从兄曾沂设丰豫备荒仓,惠邻里乡党。而惠族之事,遵祁等必咨询焉,以请命芝轩相国故,云浦公支下捐二百亩,又畏堂公支下捐番银二千,资其费用,既复积租入之余益,置九百九十亩,贡湖公旧遗十六亩亦归入庄以原其所始,共田二千二百二十亩有奇。更为之遍告族党,汇修支谱,谱之与田有相济然。承遗志、妥先灵、具豆笾、尽享祀,三房所共之。而经始成终者由长房,是故遵祁、希甫实掌庄务,世世后子孙其毋替。奂昔馆于荥阳氏,榕皋公优游在籍,理斋公色笑承欢膝下。奉《太上感应篇》为家塾课程,清晨令盥读。每叹曰:世途叵测,类皆壅塞莫可为,为善最乐东平王。处家一言,其终身行之,可乎?而善之道广要,必本分之所当为,此义庄之举也。所以完吾人本分事也。周公燕兄弟而作常棣,召穆公合九族以歌之。其六章曰: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其七章曰:兄弟既翕,和乐且湛。传曰:九族会。曰:和若乃同姓从宗合族以食,老有终,幼有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养,嫁子娶妇皆有度,送敛营葬皆有制。以言乎善,善莫大焉,以言乎乐,乐莫甚焉,和之至也。荥阳氏厚宗赡族之意,蕴蓄既久,后起之贤,克光前型,如山之幽远,如涧之流长。松鳞义庄其继范氏而兴也夫。  

咸丰三年癸丑秋九月长洲陈奂谨撰并书。

2019-3-5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345、百宋一廛和松鳞义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