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3、沧浪亭有两个乾隆御碑亭——品读园林44

(2018-02-11 18:24:19)
标签:

吴文化

沧浪亭

历史沿革

乾隆

分类: 园林类

沧浪亭有两个乾隆御碑亭——品读园林44

——沧浪亭历史沿革之四清乾隆年间

沧浪亭东面,闻妙香室北侧走廊中有座靠壁半亭,名“闲吟亭”。闲吟,随意吟唱之意。唐代来鹏《病起》诗曰:“窗下展书难亦读,池边扶杖欲闲吟。”郑谷《江际》诗云:“兵车未休年华促,早晚闲吟向产川。”亭中嵌有碑石,细看是乾隆十二年御笔(1747)《江南潮灾叹》七首,表示对江南灾民的同情和慰问并下诏减免赋税。乾隆的这首诗是一种七哀诗的体例,风格悲天悯人的情怀,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客观的记录。第二年,江苏巡抚安宁将御诗勒石立碑于此,并作跋。到了同治年间江苏巡抚张树声又建亭子于此。

“翠玲珑”北行,边廊上有六角小亭,为“仰之亭”。亭壁嵌有一碑, 上刻乾隆御题文徵明像赞,系乾隆十九年(1754年)立:沈德潜持明人画徵明小像乞(乾隆)题句。徵明,故正士也,怡然允之,题曰:

飘然巾垫识吴侬,文物名邦风雅宗。

乞我四言作章表,较他前辈庆遭逢。

德潜更为徵明祠乞额,因以“德艺清标”四字赐之,德潜额手称庆,且自谓若非遭际之隆,将同徵明沉滞终身云:“生平德艺人中玉,老去操持雪里松。故里遗祠瞻企近,勖哉多士善希踪。” 沈德潜自比文征明,以为如果没有乾隆的宠信,那自己将与文征明一样“沉滞终身”。这里沈德潜有两层意思,一是替文征明终身只是一个小小的待诏而不平,二是暗中拍了乾隆的马屁。这应该是乾隆最欣赏沈德潜的地方,不落痕迹歌功颂德。

小亭柱上有副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原为吴昌硕撰书,今由沙曼翁补书。联上有题识:“玉农明府奉差吴中,在沧浪亭七易寒暑。左右修竹,空翠洗襟,明岁将之句容,嗟世态之炎凉,羡清风之洒落,摘句属篆,竟不忘游钓处也。时丁未土月昌硕吴俊卿”。上联取自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形容生活漂泊无定;下联则是咏竹寄情。《世说新语·任诞》载,东晋王子猷(徽之)卓荦不羁:“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不可一日无此君”成为爱竹之士的口头禅。此对联也是清末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吴昌硕所撰,同样说明此碑是经过多次历史时代,演变成如今我们看到的碑亭。

那为什么说这里会有文征明画像和御碑亭呢?因为乾隆年间这里曾经还有过一所文待招祠堂。而文祠后来早就不在,此亭也就成为乾隆游江南的一段佳话。除了乾隆时代有过文待诏的祠堂外,还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江苏按察使胡季堂在沧浪亭西侧建中州三贤祠。中州当然指河南,但河南是那三位名贤需要建祠在苏州沧浪亭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三位应该是康熙年间的封疆大吏汤斌、张伯行、宋荦。到了道光年间他们也同时出现在五百名贤祠中,他们作为清代贤臣的事迹与苏州,与沧浪亭也是切切有关。

据说乾隆南巡数次到过沧浪亭,并且找评弹艺人王周士御前弹唱,并将他带进北京宫中伺候,这也成为一个掌故。沧浪亭的接待达官贵人在何处?至今不明,可能就在目前沧浪亭的南面,工人文化宫的范围里,光绪早年南大门还是与沧浪亭相通的。这一切说明这里并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地方,至少说在清代早中期是官府应酬接待贵客、上级、甚至皇帝的招待所。就像现代社会中各级政府的招待所一样,如南林饭店当年招待林彪的时候,你能随意进出吗?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沧浪亭中有多处御碑亭也就顺理成章。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比较明确了,沧浪亭的性质不但是祠堂园林也是官方行台,既祭祀先人名贤,也招待贵人。
323、沧浪亭有两个乾隆御碑亭——品读园林44

323、沧浪亭有两个乾隆御碑亭——品读园林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