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2015-02-25 11:46:22)
标签:

吴文化

宫巷、玄妙观

旅游

历史

分类: 姑苏区

牵手历史的宫巷

    苏州市中心的宫巷,很多人都知道,但有没有想过那里浓缩着苏州1000多年的历史。牵手晋、唐、宋、元、明、清很多历史故事,承载着太多的苏州人的喜怒哀乐,见证着苏州的文明发展进程。

    查找南宋的平江图上,还没有宫巷的名称。不得不说明一下,宋之前大概街坊里巷本来并没有名称。在平江图上只有宫巷的北端有一顶桥,叫做宫桥。此巷什么时候正式称之为宫巷?就不清楚了,只是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的地图上有了宫巷的名称。宋代玄庙观叫做天庆观,而宫桥正对着玄妙观正山门。因为玄妙观历史悠久名称各异,据明卢熊《苏州府志》说“晋时号真庆道院”,唐代叫做紫极宫,又叫做开元宫,所以明代正德年间的《姑苏志》认为宫巷的名称来源于此。元至正元年(公元1335年)始名玄妙观,因此宫桥元代之后又叫做观桥,在民国三年的地图上可以看到“观桥”二字。既有“宫桥、观桥”说明观前街的南面有一条平行的河道,从宫巷到观前街必定要从桥上跨过。宫巷的名称也就因桥而生,由桥名变成街巷名称的在苏州还有很多。

    既然宫巷名称来源于玄妙观(紫极宫),那么有必要先看看这个道观。且不说三面围绕着中轴线上的建筑群——25处其他殿阁,单说重建南宋淳熙六年的三清殿,就足见玄妙观之巍峨壮丽。

    玄妙观的正殿三清殿是江苏最古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大殿,建于南宋1179年。重檐歇山顶,面阔9间广45米,进深6间25.55米.通高约27米,面阔与进深之比为9:5。殿柱排列,纵横成行,内外一致,共有7列,每列10柱,无“减柱”或“移柱”,俗称“满堂柱”。四周檐柱为八角石柱,共30根;殿内诸柱除内槽中央三间4根后金柱为抹角石柱外,均为圆木柱,共36根。柱础均为连磉有唇覆盆式,檐柱础上再施仿木板八角形石柱脚,殿内木柱则于础上加石鼓。殿内奉三清像,趺坐于方座上,像高约6米,高于地面约10.5米,神态凝重,衣褶生动,是古代道教造像中的上品。说到三清雕像,就不得不说那文革期间曾被锯头颅的故事。后因为苏州百姓的庇护才得以保存。殿内壁间嵌有碑石多方,以南宋宝庆元年(1225)所刻“太上老君像”最为珍贵;像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形貌苍古,衣褶流畅,上方有颜真卿所书唐玄宗李隆基的“赞”四言十六句,刻工为张允迪。张允迪也就是南宋时代刻制苏州《平江图》的石雕工。

    三清殿台基面阔49.6米,进深29.5米,现高出周围地面约1米。前施月台,面阔27.2米,进深16.3米,中央立铁鼎。正面与左、右各设踏跺,周以青石勾栏。台基仅南面东、西梢间及尽间有石栏,与月台石栏贯通,华版雕刻极细,内容有人物、走兽、飞禽、水族、山水、云树、亭阁等,颇为古朴生动。该石雕为宋或宋以前作品,为苏州仅有的宋代石刻古物。

    玄妙观的山门正对着宫巷,山门前的街因在玄妙观前,也因此叫做观前街。北宋时,玄妙观称天庆观,故此街名原为天庆观前。元代,改天庆观为玄妙观,路名遂称玄妙观前。明代,因玄妙观内桃花盛开时灿若云锦,故玄妙观前又被称碎锦街,至清代此街才正式定名为观前街。民国26年曾一度改名为中山路,1966年一时改称东方红大街,直到1980年才恢复观前街原名。此街全长770米,宽9—13米。原为小方石路面,65年改成沥青路面。观前街上名店林立,门类齐全,最老的当推创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以"酱汁肉"名扬姑苏的陆稿荐。但如今观前街很多著名商店却门店缩小、关闭,或者让与银行金店服装等暴利行业经营,苏州第一老街观前街只是徒有其名了。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东面矗立有一块高二丈宽达八尺无字石碑,那碑原刻有明代方孝孺所写的碑文。据《玄妙观志》记载云:“明洪武四年(1371年),清理道教,更玄妙观为‘正一丛林’,置道纪司,革香火田(宋宣和时,赐昆山县五十顷为香火田)充军饷,方孝孺作记勒石,书法铁划银钩,不同凡响。”朱棣篡建文帝之位,方孝孺宁死不从,被灭十族。苏州官员怕受株连,就凿净碑上原有的方孝孺文字。这也可以视作宫巷观前承载历史故事的一例。

    宫巷有一个基督教堂原名“乐群社”,清光绪十七年(1891)由美国监理会建造。始建时仅小礼拜堂一所,后因环境和工作需要,得差会资助美金22500元,苏州同人捐助4000银圆。民国10年(1921)美国传教士项烈和华人牧师沙定准改建扩大为“乐群社”会堂,社名取之于中国古语“敬业乐群”。此“乐”不念做快乐的“le”也不念做音乐的“yue”而是念做乐山乐水的“yao”字读音。主体建筑大教堂前临宫巷西向,陡坡山尖浮红色十字架,其下为大拱窗。原有大门两重,1934年宫巷拓宽,门面缩进十四市尺,原来的二门成了今日的大门。该教堂是监理会苏州牧区驻地, 1894年曾在宫巷此处设立中西书院,于1910年并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此即东吴大学之前身)。文革期间,宫巷乐群社堂成为红卫兵总部。文革后曾作为教育局、卫生局、红十字会机关办公地。1986年归回修复,1987年10月11日宫巷堂恢复礼拜至今。

    至于宫巷西面的北局则与元末张士诚有关。北局俗称小公园呈长方形,长322米,宽144米。周围有六个道口同外相通,为全市文化、商业的闹市中心,有开明剧院、大光明影院、苏州书场、新艺剧院、人民商场及众多商店;中有一小公园,栽花植树,放置坐凳;为购物、游乐、休闲场所。原为张士诚的监狱,到了明洪武元年(1368)在此建立织染局,为提督苏杭织造太监监理织染之所。清顺治十年(1653)工部侍郎周天成在总局后孔夫子巷(今孔副司巷)建南局,即苏州织造局,于是明代织染局址就改称为北局,地以局名。宣统《吴县志稿》:“即旧织造染局,在长洲县天心桥东,明洪武初建,为内监董理织染之所。洪熙中先后增饰,万历中益加整丽。撤停后渐圮。清顺治三年(1646),织造侍郎陈有明重修。周天成设南局后,改名北局。”《吴门表隐》载,北局高墩,为张士诚伪狱址,富仁坊中有进监桥。冯桂芬《苏州府志》:“旧于顾家桥西设北新局。康熙中,李煦即北新局改建为侍郎孙岳颁赐第,移北局于此。咸丰十年火毁。”也就是说到了清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占领苏州后,织造北局成为一片废墟,高墩直到民国初依然在,那里曾经做过刑场,有荒坟,据说天黑之后没有人敢从北局中穿行,因此乞丐成群,成为苏州市中心的一个特殊的地区。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逐渐形成商业中心的小公园。

    北局和宫巷之间有几条小巷,如太监弄、第一天门也都有故事出典。太监弄是一条小街,明、清两代这里是苏州织造府。朝廷当时派来苏州监管织造府的太监长期居于此,因此取名“太监弄”。太监弄最早名“宫巷南西巷”,后名“金玉如意弄”。据说“金玉、如意”就是两个太监的姓名。《吴门表隐》云:“按二监(即金玉、如意),赐明太保俞大悦侍从,筑室以住,即今太监弄。”太监弄之名,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编纂的《吴县志》上开始著录,这是依据当地的史实而命名的。

    至于第一天门东起宫巷西至北局,沥青路面。民国《吴县志》载:“玄坛庙巷,今名第一天门。”长193米,宽9.2米。原有玄坛庙,北宋崇宁三年(1104)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红兰逸乘》载:“东岳传奏司庙,在观桥南。钱补履云:‘圆妙观山门,旧在宫巷元坛庙前,今有匾书第一天门是也。’”见《平江区志》。也就是说原来的玄妙观范围比现在大多了,南面的山门在宫巷的第一天门旁。古山门距今天的正山门南移100多米,规模之雄伟简直不可想象。

    历史的演变,如风云变化。人们常说物在人故,其实物也是不常在的,只是比人的替代稍稍长一点。离开了历史的记载,人生短暂的我们,对事物的变化就更难以理解了。

2015-02-25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民国三年的玄妙观、观桥和宫巷的地图位置。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宋平江图上的宫巷宫桥位置,天心桥位置在现在的邵磨针巷西口,也是北局(明代织造局)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玄妙观中吴道子书画的,颜真卿书写老子像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乾隆年间的宫巷一带的地图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面对宫巷的“句吴神冶”纪念吴国大匠干将的,牌坊后面就是子城后门齐云楼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南口的牌坊,干将河旁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南口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的基督教堂——乐群社,至今还是教会礼拜堂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东面的一条历史名巷——颜家巷,王謇故居在此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第一天门,古代玄妙观的山门应该在此,距离现在的正山门有100多米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西面的光裕社旧址,现在的光裕书场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为了梅兰芳来苏州演出,建于30年代的开明大戏院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建于民国二十年的林则徐纪念碑,李根源书写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光明和新苏州电影院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北局西面的人民商场,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苏州最老的百货商场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北局-北织造局-小公园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太监弄,原来的小巷现在比较宽了。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正山门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元代赵孟頫书写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正山门前的观前街,是苏州的市中心繁华处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正山门里的王灵官法像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北口的靈星门牌坊和玄妙观正山门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的名店——元大昌酒店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里有名的艺石斋,专供文房四宝及书画拓碑等。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王謇的《宋平江城坊考》中关于宫巷和宫桥的考据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234、牵手历史的宫巷——姑苏原味29
宫巷的名称来历,出于明正德《姑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