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州晨光
苏州晨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520
  • 关注人气:4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2013-09-03 19:03:52)
标签:

吴文化

走读苏州

五女墓

西山俞家渡

钱穆墓

分类: 西山岛

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

    听说西山俞家渡的石皮山上有国学大师钱穆之墓,因而慕名而去,虽然不见斯人,但也算是拜访大师。但是去过之后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除了原来的崇敬之心,剩下的就是觉得盛名之下其实也如普通人!

    石皮山在西山偏南的秉常村的俞家渡自然村左边。那里靠近太湖边,湖光山色,尽收眼低。钱家的人能看中这里也是十分有眼光,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我先在镇夏镇上溜达,吃点心逛商店。过去的镇夏镇曾是石公人民公社所在地,人烟稠密,十分繁荣。如今虽说小小的老镇没有什么大的商店,但过去农村供销社的味道多少还遗留下一点。顺便想去村委会打听一下情况,到了大门口,找到村长书记办公室,但都大门紧锁。问了居民,知道现在的村干部对文物古迹不但知之甚少,而且缺少兴趣。我寻找村干部的热情也就顿时全无,苏州话说起来就是一丈水退掉了八尺。

    还是自己去找钱穆的墓地,沿着镇夏街走,可以一直走到太湖边。听镇上老人说,那就是过去西山航班直达苏州的码头,解放后还用,后来逐渐变成汽驳码头,从东山过来的汽车都可以通过汽驳直达西山镇夏。再后来造了太湖大桥,这里的码头就逐渐被淘汰。再加上西山镇的中心从镇夏移到了东河,镇夏镇逐渐萎缩,市场从此一蹶不振。如今去看,镇上老街虽然还在,但是风光不再。老码头正在改造,估计要办太湖游艇码头,如果这样,这里将又有新的亮点。码头的周边水域种植着荷花,岸边还有不少的红顶的西式建筑,看起来十分诱人。我从码头边的一个大门进入,原来这里是上海总工会的一所休养所。

    离开太湖码头后,我沿着新开辟的太湖源小区的柏油路向南。我的运气很好,找到了一位看守钱穆墓地的农民,叫俞觉英。她已经是第二代看墓人,现年也已经62岁了。这位农民非常客气,听说我去钱穆墓地,就放下手中的家务,关上门热情带我上山,找到钱穆的墓地。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好多都是采茶种果树的小径,没有人带路,简直无法辨认。穿过一大片果树,来到半山腰终于找到钱穆墓地。这里是一片山岩,没有树的遮挡,就能看到山下的民居和浩淼的太湖。墓地的上方有一个四方的亭子,或许就是钱墓的享亭。但是亭子里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没有碑文没有桌椅?

    细看钱穆墓碑上用了“生于民前十七年农历六月初九日戍时,殁于民国七十九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巳时”的文字。用“民前”这种纪年提法极少见,显得有些别扭。民前十七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生于清代光绪年间,这仅仅是一种历史纪年方法,不存在有什么政治的含义。为什么要用“民前十七年”呢?恕我孤陋寡闻,好像没有看到过这种纪年方法。这是否体现了钱穆的个性呢?能证明他忠心于民国,否定历史上有大清帝国这一历史事实吗?除此之外另有一点我也觉得有点特别。作为国学大师的钱穆应该注重学术而非政治,既然死后安葬于大陆,居然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都不予承认,耿耿于怀的政治执着略见一斑。这位国学大师的偏执,随着岁月的流逝,使人不得不产生点敬佩也觉得有点过头。

    另类之处不但在于此,还有坟墓的左手边有一个小小的土地神龛。用花岗石砌成,只有60厘米高低,中间供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书“四方土地神位”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居然信这一套,也觉得有点别扭。钱穆墓地的格局中间一个坟岗是圆形,后面有一个墓墙,是半圆形的。坟岗和幕墙之间留有一个人通行的通道,墓墙的正中是一块镶嵌在花岗石中的石碑,刻着几位子女的说明。这在苏州坟地中也并不多见。

    离开钱穆墓之后,我又顺道爬山,绕道去了美女墩。美女墩在秉场里山东自然村西面山顶上,又称五女坟。相传晋代王氏五女,事父极孝,未出嫁,其父亡故,五女各负土筑坟,至坟将成,齐触坟而亡。乡人义之,将五女合葬,称五女坟。坟在“文革”时废,后成果园。如今站在石皮山上远看五女坟矗立在山巅之上,高高的十分抢眼。但要上去必须绕道山脊,从五女坟的后面绕过去,才能上山。待我走到五女坟下,转了一圈。才发现土墩有十米上下高低,周围20多米。土墩上长满了荆棘、鸟不宿等野草杂树,不宜爬上去。我是短袖中裤,但一想要看五女坟的墓碑石,只能舍身而上,不管皮肉之苦了。上得五女坟顶,看到顶上有一块石碑,赫然几个大字:“晋王氏五孝女之墓”。旁有两行小字,但实在难以看清,也就作罢。

    墓碑系新建,听村里的人说,是一位好事的老人,在改革开放之后重新立的。坟顶上除了有石碑之外,更有一个十分奇怪的洞穴,我初以为是一个水池,走过去一看深在5米以上,不见洞底,洞壁垂直,露出石块和泥沙,如果稍不当心掉入其中,是不大可能生还的。在这荒山野岭的山顶上,在5米以上的深穴中,你就是撕破喉咙也是无人能听到。这个奇怪的洞穴是什么人开挖?是盗洞?是水池?都不可靠。问了山下村里的几位村民,都说不知道。

    站在山顶的五女坟上看不远处的山顶上有几间黄墙的建筑,当时没有在意。下山后在山东村里,听村民们说,那是四龙山(四墩山)的四龙庙,也称四老爷庙。为“五老爷”中的老四“柿漆四”的神庙,因旧时此一带遍植油柿而建。此庙始建无考,“文革”中已被废。如今是新修的,据说附近的村民现在去进香的特多,说我没有去很可惜。我想重新上山去庙,但时间不早了,还是以后有机会再去吧。

    国人包括苏州人的信仰实在是杂乱无章。说没有信仰还是说有信仰,都不十分正确。他们信仰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神,而是无数个神。今天可以信张三,明天也可以信李四。只要是大人物,能庇护村民,庇护家庭,就会有人信仰,也就会有人烧香膜拜,祭祀求福。这可能是国人的一个通病。或许有一天俞家渡石皮山上的钱穆墓地也会变成村民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未可知!

2013-09-03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卫星地图看钱穆墓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镇夏镇老街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有50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树旁是一口花石井,井圈是民国年间的,但井旁的老人说还不至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站在五女坟上看山东村和太湖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镇夏镇上街的清代建筑门楼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镇夏镇太湖码头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古码头的渔民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码头改造工程标牌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上海总工会休养所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码头边的荷花塘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上海总工会休养所内部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休养所内部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从休养所内看石皮山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从休养所内远望林屋洞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休养所大厅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休养院大门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上海总工会休养院大门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看守钱穆墓地的俞觉英老人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钱穆墓地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墓地上的方亭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四方土地神位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钱穆的续妻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钱穆的后代立的石碑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钱穆墓地上的方亭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正面看钱穆墓地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五女坟旁边的深穴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五女坟顶上长满了荆棘和鸟不宿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近看五女坟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秉常村山东自然村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秉常村的俞家渡自然村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远看五女坟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五女坟的石碑
178、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悠游偶遇之33
遥看五女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