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2013-03-31 11:29:23)
标签:

浒关镇

吴文化

走读苏州

观山石刻

分类: 虎丘新区

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

    苏州西部山区的不少摩崖石刻,如花山石刻、小王山石刻、寒山石刻、天平山石刻、画眉泉石刻、蟠螭山石刻、大石山石刻等等都是苏州重要的文物。但还有一处苏州文保单位——观山石刻,却是难得一见的珍宝。之所以难得一见,主要是石刻隐藏在观山乱树丛中,圈于观山公墓之内。观山并非是游览景区范围,因此知道的人不多,纵然少数喜欢访古了解内情之士,也只能面对墓区围墙铁丝网退而却步,面对乱草杂树悬崖陡坡望而生畏。

    乘着扫墓的机会我进了观山墓区,直上山顶。同去的几个朋友在墓地中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几块摩崖石刻。首先看到的是明代沈泓华书写的“积翠峰”三字,字长径尺,用漆描红,在一片坟墓的上方石壁上。字的下方还有一块苏州文保单位的铭牌,上书“管山摩崖石刻”六字,是2004年重立的。再往上爬坡度就比较陡了,人必须抓住树根才能勉强上去。大概爬到山的中腰部找到了一个山洞,左边的石壁上刻着“仙人洞”三个楷书字,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胡善所书写,至今也已近500年了。因为山路陡峭,上这一段山坡时,我们同行的两位女士没有上去。之后我们继续往上爬,沿着岩石上的小路又向上,在快接近山顶的地方,终于看到了“来鹤峰”三个斗大的字,小钟用手比划了一下,大概每个字长在2尺多,宽不到2尺。这么大的红漆楷书就是在山下也能看到清清楚楚。从山顶下来之后,我们还是不死心,继续会同没有上山顶的2人一起在四周寻找。因为传说中观山有四大摩崖石刻,我们只看到三个,还有一个呢?在一片芳草萋萋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绿色的石刻“管山”两个大字。那是最大的摩崖石刻,长径足足有一米左右,右旁另有两行小字:道光二十七年(“年”的下面还有文字)、华亭张祥河,“河”字也也只能看到一大半,其余笔画已经被淤泥腐草所盖没。就是那“管山”两大字的下面也露出笔画,肯定也还有文字。但是厚厚的淤泥覆盖了这些笔划,无法弄清究竟是什么文字?

    管山除了我们找到的史志上所记载的这四个摩崖石刻大字之外,山上还有一些其他摹刻石壁,只是因为字体较小,一时也不能分辨文字,无法了解石刻的意思,如今只能照相存疑,以待有关部门清理保护,或者拓碑成文以窥其真。

    说到现在的镇志所记载,其实也只是照搬前人所记载的,并不是编写之士身体力行,踏勘实地后按实所记,因此缺失缪误在所难免。但虽然如此,这些镇志的价值还是相当高的。作为有志于保护文物的人,按图索骥去寻古访古,至少能够从镇志中找到线索。

    史志对于今人了解过去,保护文物古迹功绩是极大的。《浒关镇志》一书中说:浒关过去有“管山春眺”一景。管山现在就叫观山,又唤做獾(吴音管、獾谐音)山。传说晋代时,有一个叫管霄霞的白鹤道人在这里修炼成道,之后乘鹤而去。此山因此被人叫做管山,并留下白鹤道人一些修炼的遗迹,有所谓的鹤峰和炼丹的“丹井”。这丹井据说是一洼水潭,但我是没有见过,只能在此存疑。因为管山在阳山之东又离浒关镇最近,而山头怪石嶙峋,峻岩壁立,景色胜如天平。因而引来“郡城仕女相约,踏春登巅眺望”《浒墅关志·管山竹枝词》。这就是“管山春眺”的来历。史志上还记载有邵源的《春晚游管山杂兴》诗:“陌上共与往复还,踏青女士斗风鬟;疁溪好景唯三月,一路莺啼到管山。……石壁高高耸翠微,云岩塔影看依稀;道人指点烟深处,半是山晖半夕晖。路近何妨竟日游,柴门归去不须舟;中途随意沽村酒,杖有青钱在杖头”。当年的风景胜地,春游绝佳处,如今变成了遍山坡的墓地,真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间之沧桑变化令人扼腕叹息。

    下管山之后,出了公墓大门,迎面就是观山寺。石柱石牌坊,左手边是一块钦瑞兴所书写的石刻文,说明此寺院的兴衰变化。钦先生虽则不曾谋面,但常常闻其大名。大作与书法也常见于苏州新区各地。走进观山寺,看了介绍才知道今日之寺院也就是过去之东岳庙也。东岳庙创建于五代,宋皇祐二年(1050)重建。金兵南渡,庙毁于兵燹。嘉靖1546—1547年间,由榷关蒋宗鲁、王询及邑人陈鎏、袁祖庚等人助以重建。清康熙六十年、嘉庆十年又重建,道光年再重修。现在把2011年拍的东岳庙石牌坊照片拿出来对比,才发现仅仅两年多这个当年的东岳道林已经变成了观山寺。此一时彼一时真正合乎世事无常的道理。不知佛家子弟、道家仙辈们对此有何想法?

    那天上午未曾上管山之前,我们还先去了大石山。大石山据阳山之北,其山势变化奇俊,古人也曾留下大量摩崖石刻。如今对照管山之石刻,互为参照,或许能够想象明清之际,文人墨客、官宦子弟、仕女公子携手登山踏春,饮酒唱和,作诗赋词的情景。大石山和观山几百年来留下如此多的摩崖石刻,令今人联想翩翩。每当我们攀登山顶,抚今追昔,俯察吴地山水,总会有宇宙之大,人生之无常的感概。古往今来,我想人之心应该是相同相通的。

2013-03-31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管山两个一米长的摩崖石刻大字,因为是绿色的,很容易被周围的草木混淆,不易发现。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积翠峰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1986年公布的管山摩崖石刻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新区政府重立。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这三个大字是浒关关税官陆天锡督工 刻的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这也是摩崖石刻,但是看不清了,字体也不是很大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仙人洞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石刻旁就是一个石洞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来鹤峰大字在近山顶山,两旁的小字被红漆乱涂一下,很不清楚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有一块摩崖石刻,但是字比较小,不能了解石刻的内容。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有一块摩崖石刻应该是隶书体,但内容不清楚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近山顶的山坡上芳草萋萋,十分的漂亮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现在看到的是“观山寺”的石牌坊,说明这里是一个佛教的寺院,注意看黄色的墙上被写上了“阿弥陀佛”的经语。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但同样是这个牌坊,2011年8月份还是写着“东岳道林”明明是个道观。黄色的墙上也没有佛教经语。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钦瑞兴写书的碑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观山寺中依然有土地庙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摩崖石刻保护碑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石亭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天然仙桥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石亭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石亭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远望观山石刻“来鹤峰”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钦瑞兴书写的管山东岳庙介绍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石亭和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摩崖石刻
155、难得一见的观山石刻——悠游偶遇之16
大石山顶的石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