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级生态体验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2018-02-17 20:44:39)
标签:

教育

理论创新

文化

国际学术前沿

育儿

分类: 生态●体验教育学派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头驴驮盐过河,一不小心滑跌在水里,盐溶化了,它爬起来后觉得背上的负担轻了许多,它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又一回,它驮着绵花过河,心想跌倒后再爬起来,可以同上一次一样,于是就故意跌倒在水里。可棉花吸水后重了许多,驴子再也爬不起来了,便淹死在河里。

这头驴为何死于非命?每个人都能看出来:他机械地套用了上一次的经验,而未进行改造和创新,导致了最后悲惨的结局。

在现在的班队会中,常常一言堂,事实上,我们的班队会未取得明显的效果。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个体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的班队活动也应该要有所变化,不能只是墨守陈规,生搬硬套。我们不禁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班队活动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康德曾说过,道德是人为自身的立法。也就是说,道德是人的内在的自觉需要,而非外在的强制,体现了人在实践中的一种价值追求,它是一种人事之知、价值之知,也是一种实践之知。德育的土壤、养料在于生活,不能把德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德育从其他诸育中抽离出来。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源于生活,鼓励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上一学年,许校长给班主任们来了一次头脑风暴,向我们讲解了“生态体验”——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并指导我们把这一理念应用于班队活动中。我似乎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正如刘惊铎教授在《道德体验论》书中这样领悟道:“你忽然发现生态体验就在你我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就在你-我-他的平常交往之中,你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到三重生态的和谐存在与圆融互摄,心性宁静,观听自在,美感云涌,在有限与无限合一的无穷极处不断拓展生命的时空,涌现生命的奥妙。”

    在生态体验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营造的体验场中,参与活动的体验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感动。可是,一旦走出体验场,回归到生活中,他们的体验之思,所感所悟,可以支撑多久?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班队活动不能只追求认识水平的高低,要更深一步去追求学生内在是否产生真正的体验和体验的程度。一个主题教育,光靠一次活动,一节主题班会课是不能强化效果的,需要有一个后续的活动。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营造“感官”体验,以“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动”,让学生在“动”中获得感性的认识、浅层的体验;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把这种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并鼓励进行开放式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发生碰撞,通过思辨深化体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改变;

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引导学生把思考和体验与原有经验联系起来,回归现实生活再次体验,以触动情感和态度的改变,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道德品质内化。

       停留在第一层次的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是现场热闹的效果;停留在第二层次的是理性的思辨和口头的决心,是短期的认识效果;只有达到第三层次,才是理念和现实生活、学生个体的结合,才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才有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效果。三个层次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持续的生态体验才能达到最高层次。

       在实践探索中,才逐渐理解刘惊铎教授所说的生态体验模式实践路径“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与提升”,正是上述三种层次的简洁概括。而我们实行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进入生态体验之境,放下或悬置颠倒执著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全息沉浸、灵肉融通、诉说性对话分享并进行反思性表达的时候,体验者懂得了如何融通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和当下的生命感受,找到生命健康成长的丰沛雨露和和煦阳光。

          (来源: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博客,作者:红星路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