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热了,也到了该热的时候了。四季如同人生,该来的总要来。我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步入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轨道”,亦是累生累世相续轮回的轨道,同时,也上了大自然运行轮回的轨道,这些轨道的附着力是惊人的,我们的“业力”决定了必须顺着走下去,没有选择,也无法逃避。
到了这个季节,多多少少有些笔懒,热烘烘的天气里歪在沙发上啃一本好书,似乎比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字更有诱惑力。但是,人的习性真是难改,大概这辈子跟文字的交情太深了,一杯加了花粉和蜂蜜的咖啡缓缓入肚之后,写字的欲望开始升起,甚至,所谓的使命感开始涌出。
保姆今天盯着我说:“诶?你好像瘦了呀。”“真的?”今年以来,心宽致使体胖,人是整个肥了一圈,衣服也开始无奈地加码。从小到现在,我从未节食减肥过一次,大概是遗传体质的问题,我的肉总是存不住。秋冬就开始狂吃“贴膘”,到了春夏,却又渐趋食不甘味,最终又导致“掉膘”,周而复始。以前曾瘦的非常厉害,记得结婚典礼的时候,一米六五的个子只有勉强八十斤出头,在婚庆公司租的是最瘦款的婚纱,还是由我的大学好友周周亲手在我的肩部别了一堆别针才勉强“挂”住的。
可今年以来似乎不同以往,基本没“掉膘”,大概还是年龄到了吧,心里真是悲喜参半呢。喜的是,经过长时间佛法的修习,我的身心体质已经开始发生一些有益的质
变;悲的是,人生不可逆转,最美的年华已经倏然而过,无处觅迹。修道的人都知道,人的细胞每七年就会全部换过一次,也就是说,每过去七年,我就已不是原来的“我”。那么,就让我老老实实地接受“肥妈”时代的来临吧。事实上,我们要想活的真正快活,所能做的就是愉快地接受面前所有的“现实”,拒绝感哪怕是对以往的留恋,带来的也只有痛楚,因为,“现实”不会改变,你奈何不了它,左右你的是自己的心境,是面对“境”所持的态度。你主动地“顺应”,无条件接受,心态自然平和,船到桥头自然直,又怎会有无尽的不满和焦虑呢?所以,我们不妨真的做一做阿Q呢。
有人说:“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了,你敢情什么都不错了,你知道我有多难吗?”可我告诉你,我曾经比你还焦虑,而且,我那时的境况也不比现在差到哪儿去。你想,我这种极其认真“认死理儿”的个性,能不跟自己较劲么?学佛以后反观自己,原来都是“颠倒妄想”啊,这就是佛法告诉咱的“无明”,认为这个肉身就是我,一切都围着这个肉身转,包括情绪。殊不知,这肉身就是给咱一个不到百年的“使用权”而已,没有找到自己的一颗“真心”,所以,人心跟着境遇神魂颠倒也就不奇怪了,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甚至喜怒哀乐。大限一到,都到八宝山殡仪馆去报到,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想想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可悲的么?
学佛让我懂得了一个真理,无论什么都不能“向外求”,外境其实都是“心之显现”。所谓的“佛心”,《楞严经》告诉我们,就是那一颗“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它一直在那里,没有改变,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是因为你“修行”它就出现了,你不修行它有消失了,没有。它一直在那里。但是,“业力”障壁了我们的“透视力”,寻不到那一颗“真心”,所以我们会被一切外境所转,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我们学佛修道,说白了,就是要拂去心头的“污尘”,让一颗佛心显现,那一刻就被称为证悟,于是,你也就成了佛,佛与众生是一不是二。悟道之后,你当然就脱离了业力的牵引,也就脱离了六道轮回之苦。你的心永远风平浪静、波澜不惊,那一刻,你也就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
所以,你大可不必对我“迷恋”佛学感到莫名其妙,到现在还是有博友不断问我为什么要学佛,还在怀疑我是不是受了什么重大刺激,比如婚姻问题什么的。非也非也。但这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学佛真正可以“修心”,心的宁静、干净改变了一切,自我身心的境况,甚至亲人以及周遭的环境,这也就间接地改变了“命运”。
所以,有朋友看了我的所谓游记也会疑惑:怎么你去的地方都那么美呢,我去的地儿都不咋样。其实,去哪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时的心境。境由心生,心里干净哪里都干净。我们常常犯一个毛病,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好,别人的命好,别人住的地方更精彩。而自己好像总是很倒霉。今天,我看到一篇朋友对于丹的采访,再次沉浸在对人生的思考之中。有两段于丹的话我摘录于下——
“报怨就是你永远看不到手中拥有的,而只看见你失去的。有个人逛了一天的商场,就想买一双合适的鞋子,可款式好的鞋号不对,鞋号对了,款式不好,鞋号和款式都对了,价位又太高……一整天下来,她沮丧的不得了,站在街头就想破口大骂。这时,一个坐轮椅的人微笑着从她身边过去,她忽然意识到,这个人连挑鞋的权利都没有,而她还在挑鞋子,只不过是没挑合适就是了。……
很多人喜欢抱怨说,为什么生活给我这样一个结果,不公平!“结果”这两个字不能随便说,“结果”就是你认为结束了而不可更改的后果。什么叫结束?明天早上可能阴天下雨,没出太阳你能说它就不是明天吗?它不也是个新日子吗?你的此刻,不管多么幸福还是多么忧伤,它都是阶段性的状态,你还可以再让它向未来延伸或者转化(这就是佛法告诉你的诸行无常——璞玉注)。……
一天晚上,我站在夕阳下的大海边,一眼看过去,海滩退潮的时候遍地是贝壳,真漂亮啊,我心中狂喜,大喊大叫着往下跑,一个贝壳,嫩粉色的,花纹特精致,可一拔起来,发现埋在底下的那一半是残破不堪的,我随手扔了;远远又看见一个特好,近看却平淡无奇;有的泡水里很漂亮,拿在手里却一点都不好看……捡来捡去,最后发现,握在手心里的就四五个贝壳。攥着那四五个贝壳离开的时候,我想,我们远远地看世界,看别人的生活,看别人的老公,其实都是那一沙滩的贝壳。你生命里值得珍惜的,就身边这几个人,那是你仔细选过的,挑过的,能握在手心里的,这是你的日子。
……这就是日子,人没有理由跟手里的贝壳较劲说,你看,还有一沙滩呢,哪个看着都比你漂亮。那是幻象。你不要老觉得谁谁嫁的老公比你好,什么叫好啊,一张名片叫好吗?一个薪水数字叫好吗?你知道她老公在外面怎样啊?你知道她老公在家做不做家务啊?你知道他在床上好不好啊?什么是婚姻的真相,只有自个儿知道。
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拿别人的老公比自己的老公(我想,比妻子也是同样),这是最不值当的。家里这个是你的亲人,是你孩子的爸爸,是你父母的姑爷,是你四五十年后的老伴儿,是疼你的人,你拿外人跟他比,你能跟别人过日子去吗?……”
于丹说到了一个常态——在平常人的眼中,美丽的风景仿佛永远在远方,而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平凡不值一提。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当下的这一切才是最“真实”的,我们无法在梦幻中驻足。这也就是佛法告诉我们要“把握当下,享受当下”的原因所在。当然,归根结底,人生本来就是一大幻境,所以也没有什么是非要执着的。但是,真实地体会“梦”中的点滴幸福,总比梦中之梦要好些吧……
另外,大德告诉我们,学佛人要杜绝“法执”,别来不来什么事儿都扣上一个不符合佛法(不如法)的帽子,其实,佛早就说过,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学佛首先要把人做好。慧律法师说:有的人,说起佛教用语一套一套,可家里的日子、人际关系一团糟,触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比谁都急,那不是真学佛。是啊,咱还是从“修身、修心”做起吧,不能让不学佛的人抓咱的小辫子呀。
本人过往博文推荐阅读:
也算“随缘”——雨中的浅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0brr.html
迟到的“还愿”——“淡”的追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b880.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