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纽斯】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图)

标签:
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维尔纽斯耶路撒冷圣城 |
分类: 走遍欧洲 |
东正教堂
维尔纽斯大教堂 VILNIUS CATHEDRAL
THE CHURCH OF ST.TERESA
立陶宛的教堂真的是令人惊叹,不仅数量之多,更是个个精致美妙。
“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名不虚传。维尔纽斯作为一座世界性城市,作为欧洲的宗教中心之一,在其旧城拥有的多元化古建筑中仅教堂就有100多座,被游客赞为精美艺术品的教堂就有40多座;在维尔纽斯欣赏教堂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每一处细节都那么的美
金色圣殿
使徒们高举十字架
最为一名基督徒,能看到如此美丽庄严的教堂内心的喜悦就会更多一些,除了拍摄这些美丽的照片留作纪念,更是要分享这些美丽的教堂给那些还没有信主的人,当然无论信不信教,这些教堂都让人感到内心无比的平静,真的很难想象这些教堂都是几百年前就有的。
这里是“立陶宛的耶路撒冷”。我们从黎明之门走向市政厅广场,在大约500米的路上,左右两边教堂林立;漫步旧城,还游览了圣伯纳丁教堂、圣卡西米尔礼拜堂、圣尼古拉教堂……。维尔纽斯不仅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城市,也是一个多种信仰并存的宗教圣地,这里不仅是立陶宛的天主教中心,也有东正教团体,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圣灵修道院就坐落在黎明门附近;维尔纽斯还有许多基督教与新教团体,主要是浸信会与路德会;这里犹太人众多,19世纪就有百余座犹太教堂;伊斯兰教早在14世纪就通过鞑靼人传入立陶宛,19世纪维尔纽斯郊区的清真寺曾是一道靓丽的景观。人所共知,耶路撒冷是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地区中部的世界文明古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宗教圣地。维尔纽斯多教并存,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名副其实。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宗教?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人信教?在大教堂广场向一位公职人士询问,他说,立陶宛国小民弱,在千年历史中无力抵抗外侵,于是就把拯救民族和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上帝和神灵,致使宗教已深入到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夸张地说,这里宗教的影响力已远在法律力量之上。
这个是东正教教堂,和俄罗斯的教堂很像,因为在俄罗斯大部分都是东正教。而且俄罗斯有很多虔诚的基督徒,特别是在圣彼得堡有太多的大教堂,很有幸,圣彼得堡的所有著名教堂我几乎去了。
GREEK CATHOLIC CHURCH OF THE MOST HOLY TRINITY
至圣三一希腊天主教大教堂
这教堂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
哥特式建筑的明珠圣安娜教堂。它坐落在维尔尼亚河畔,是一座结构匀称、色调和谐的哥特式建筑,全部用红砖砌成,让人惊奇的是仅教堂外墙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红砖,精巧地砌成别致美观的花墙;教堂高22米、宽10米,在凌空主塔的周围建有多个角塔,犹如众星捧月,状若彩云。当年拿破仑东征时在此看到这座绚丽多姿的教堂赞叹不已,曾想把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世界建筑专家一致把这座教堂誉为哥特式建筑艺苑中的明珠。
ST.ANNA CHURCH
在维尔纽斯的两天去过两次这个教堂,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有开门,还碰到好些来自中国的旅行团,大部分也都是走马观花看看外观而已,而我是自己一个人走,所以就第二天又去就的一进去看到了里面的,非常令人震撼。
旧城的标志性建筑维尔纽斯大教堂。来到这座大教堂,最吸引眼球的是教堂正面山墙顶上竖立着的塑像,中间举着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右边是圣卡斯米拉斯、左边是圣斯塔尼斯拉夫,三尊塑像令人感到威严。大教堂始建于1251年,这里原是当地人供奉雷神的神殿,基督教传入后,这里先建一座木制教堂,15世纪被一座更雄伟的哥特式教堂取而代之;后历经战火洗劫,教堂遭严重破坏,几经维修与改建,在哥特式基础上,又融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现在的大教堂简洁淡雅、气势恢弘,独特的雕塑映衬在爽净的蓝天下,格外美丽;教堂内展示了14—20世纪的水彩壁画。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立陶宛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它也是立陶宛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1950年,大教堂曾被前苏联政府关闭,用作艺术展厅;1990年再度恢复为天主教堂。
非常感谢那些在路上帮忙拍照的朋友们。
是不是很可爱呢:)
这些都是圣安娜教堂里面的,都是木制雕刻的。
雕刻栩栩如生
在波罗的海的三国中,立陶宛的教堂是最多的,而且保存也特别好。回来后才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一个老者走近教堂去敬拜!
从圣安娜教堂出来走没有多远就可以到维尔纽斯大教堂了。
维尔纽斯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这真真的没有错,我进入了很多教堂,而且都有敬拜。希望有一天能到真正的圣城耶路撒冷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