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小说是心得之作

(2013-03-23 17:04:07)
标签:

儿童文学

国际大奖小说

分类: 读书

好小说是心得之作

——《奥利芙的海洋》导读

 

殷健灵  儿童文学作家

 

读凯文•汉克斯的《奥利芙的海洋》,仿若他乡遇故知。之所以感到亲切,多半是因为他笔下的故事暗合了我对青少年文学的一些认知和看法。

无疑,这是一部上佳的青少年小说。它好似一个玲珑剔透、层次丰富的象牙球。

首先,它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离读者很远又很近的故事——12岁女孩玛莎正处在别别扭扭的年龄,暑假里,同班同学奥利芙的妈妈交给她一封信,在几天前的一场交通事故中,奥莉芙被撞身亡了。奥莉芙在给玛莎的信中提到: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位作家,甚至连故事的开头她都想好了,她向往自己有朝一日能来到大西洋或太平洋去看看真正的大海,她还希望这个暑假或下个学期能和玛莎成为好朋友,因为她觉得玛莎是全班最最好的人。一封诡异的来信,开启了故事之门。而随着玛莎全家暑期度假行程的开始,玛莎的成长轨迹被奇妙地改变了。在她深爱的奶奶毕莱莱家,玛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种种,并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小说层层推进的故事节奏,恰到好处的悬念设置,故事转换快捷短促,绝不拖泥带水。奥利芙的信成为整个故事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情节和细节的碎片连缀成一体。而玛莎写作的以奥利芙为主人公的小说,随着情节的进展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故事走向,使得整部小说获得了一种套中套的巧妙结构。

值得探讨的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反复玩味和咀嚼的是小说所涉及的多个面向和主题:玛莎在特殊年龄所遭遇的难以言说的小别扭小忧伤,和父母的代沟与和解,奥利芙所带来的人生无常与死亡之惑,玛莎与奶奶毕莱莱的深挚亲情,毕莱莱让玛莎不得不正视的年老与时间之伤,玛莎对14岁男孩吉米的懵懂情愫以及随之而来的叛变与欺骗,面对欺骗的态度与成长,玛莎经历过死亡阴影后对生命的重新珍视,爸爸和玛莎两代人的人生定位和作家梦……不长的篇幅里,却包含了繁复的文学主题:生命、成长、亲情、代沟、死亡、衰老、爱情、友情、背叛、欺骗、理想、自我解救……

在短暂的暑期,那些想到和想不到的事件蜂拥而至,它们平常琐碎,犹如发生在你我身边,在不经意间撩拨我们的心。作为读者,对这些细节似曾相识,因为它们也曾在这样的年龄里或多或少地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其日常,才更感亲切;也因其日常,更考验作者的写作功力。一直以为,将平淡的日常生活写得风生水起,远比经营一场跌宕起伏的惊险故事困难得多。好在,凯文•汉克斯没有让我们失望,他恰到好处地掌控故事节奏,不失时机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当然,更重要的是,是作者传递给我们的生命意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所有这些,均基于作者不同常人的对生活的感知和体认。

他写了那么多的失去:奥利芙生命的瞬间失去,奶奶毕莱莱年轻和活力的逝去,玛莎在溺水时瞬间的死亡体验……表达逝去是为了让我们更珍惜现在的拥有,以明朗与平静的心态接受生命历程中必经的烦恼、忧伤、不如意,相信诚实与信任的光芒一定能覆盖欺骗与背叛的阴影。而长大的过程本应是充满曲折跌宕起伏的,总要经历过什么,我们才能欣慰于成长后成熟的自己,回望来路,我们会看到,那些曾经的荆棘已开出小而美的花。当然,我们从中读到的,远不止这些……

《奥利芙的海洋》让我们见识了一种好的文学。

好的文学是什么呢?很难一言以蔽之。

好的文学的主题,是无法用一句话概括的。她一定是多义的,包含了多个面向;是层次丰富的,耐得咀嚼回味,经得起重读和推敲,并且随着读者阅历的增长,不断显现出新的魅力。


好的文学,一定拥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好作家一定是个会讲故事,拿故事牢牢吸引读者的人。故事不是从生活中顺手拈来的,那些零碎的素材之所以成为了故事,是在作者心中整合盘桓酝酿了许久,故事种子经由自己生长,最终才结出汁水饱满香气四溢的果子。

好的文学,必定是作者的心得之作——他以敏感多思的心灵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最鲜活与精炼的素材,这些素材让读者感同身受,灵动可感的细节比比皆是。他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他拥有比别人更独特的生活,而在于他对普通事物有着独特的领悟和识见,他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习见的生活,让读者不仅从中看到自己,更获得醍醐灌顶的颖悟与思考。

好的文学,还必得具备上佳的语言——这点常常为读者忽略。我固执地以为,好的语言具有潜藏其间的神秘语感,不仅让读者获得审美的享受,还会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将阅读变成如流水一般顺畅自然的事。有人以为,艰涩阻滞才是深刻;我却以为,流畅不等同于肤浅浮泛,它基于深厚的语言功底。饱含质感的晓畅语言才是真正贴近读者的语言美感,尤其对刚刚开始阅读之旅的青少年读者而言。

前边说的都是好的文学,至于青少年文学,区别只在于读者对象略有不同。我曾多次表达自己在写作青少年文学时的一些主张:不因面对的是孩子,就可以在艺术标准上降格以求,更不因读者的年龄之小,而潦草了成人作家需要在其中表达的人生要义。但和一般文学不同的是,优秀的“青少年文学”虽然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可以表达的主题,但她采用的是孩子能够接受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即便是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邪恶,也要融会贯通,让读者不受创伤。文学不是为了创造人性的地狱,而是为了创造精神的家园;不是对于人性的砍伐,而是对人性的抚慰;不是为营造黑暗,而是让人们看到光明的出口……这个文学的“大道”尤其适合用来衡量青少年文学。

说了这么多,大致说清楚了《奥利芙的海洋》的闪光之处。若说小说有什么瑕疵,或在于语言,但这不是小说本身带来的。对外国文学来说,译者的水准举足轻重。一不小心,翻译过来的文字会或多或少失去作品本身语言的精准、神韵和湿润,会略显僵硬。读者若能有机会品读英语原著,那将是最好的了。

2013-3-22初稿

                                                23日改

 《奥利芙的海洋》 2004年纽伯瑞奖银奖作品 (美)凯文•汉克斯 新蕾出版社“国际大奖小说书系”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