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文学新年 |
分类: 写作记 |
新年伊始,我发了两条新浪微博:
①儿童文学可以表现一切主题,包括苦难、战争、人生的无常和荒诞……但是,作家一定采取的是适合儿童接受的方式,不过分渲染丑恶与残忍,有着“度”的把握。我对优秀的儿童文学心中有四个标准:快乐不浅薄、真实不残忍、伤感却温暖、浅近而深刻。但很可惜,不少人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很狭隘。
②有人认为,儿童文学就该给孩子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有种种禁忌。但我以为的儿童文学,让孩子从小就能从文学中认识真实的人生,渐渐看清人生的真相,同时仍能从中获取力量和温暖,以希望与勇气去拥抱未来。这便是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最大的不同。若说文学应能让人找到光明的出口,儿童文学尤是。
两条微博均是针对个别读者的疑惑有感而发。印象中,在普通读者中,对儿童文学理解狭隘的大有人在。作为一个写作者,有责任做一些解释和厘清工作。这并非惊人之言,只是我个人的创作观和创作追求,哪怕其中所说的标准难以企及。
未想,两段话竟立时激起波澜,转发甚众,赞许有加。其中有同行,也有阅读推广人,更有普通读者。这样的回应让我意外和感动。我只是一个钟情于成长题材的写作者,一直想用虚构的成长来超越真实的成长——将现实中的焦虑、微妙、艰难、惶惑、美好、渴望拥有和不曾拥有,转化为“一时拥有”。 我不变魔术,不想迷惑我的读者,只想用文学这一虚构或非虚构的艺术说出我最最真实的内心。
因此,对于我这样的写作者来说,世道变化,读者口味的变化似乎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对自己心灵的检阅,还有那些永远放在心里、暗暗比照的艺术准则。
又是新年,我没有把握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更长进、更有成果,但有把握让自己更沉潜一些,多一些阅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对生活的体验。同时,也深深祝福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以及那些和我一样正在寂寞中前行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