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鸟一样自由(出版商务周报)

标签:
甜心小米文化 |
分类: 说话 |
写在前面
她18岁时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处女作,由诗歌起步,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她的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她是年轻的“资深”作家,写作二十年,出书四十余种。她就是首位被世界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的故乡——瑞典大规模引进作品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
2011年,蒲公英童书馆策划、贵州人民出版社出品了殷健灵的首部为幼童写作的小说“甜心小米系列”,这是她首次尝试低幼阅读层面的创作,带着对她创作风格转变的好奇,记者与她进行了交流。
http://www.cptoday.com.cn/UserFiles/%E7%8E%B0%E5%9C%A8%E7%9A%84%E6%88%91.jpg
■受访者:殷健灵 儿童文学作家
□采访者:刘 佳 本报记者
在刀刃上行走的创作
《出版商务周报》:您写“甜心小米系列”的契机是什么?创作灵感来源于哪儿?
殷健灵:这是我个人创作生涯中第一次尝试为幼童写作,包括学龄前和学龄初的孩子,当然也包括他们的父母。之前曾有多个创作构想,但都被一一推翻了,最后,还是选择了以自身经验为蓝本,写一个生活在纯净年代的小女孩的成长故事。依托自身经验的好处在于,书中的故事不是虚空的架子,它们往往有质感、有厚度,也能真正融入作者真挚的情感。
其实,描写幼童生活的作品在原创儿童文学里很多见,但这类作品的创作,很能考验作者的艺术涵养和语言功夫,犹如在刀刃上行走,要么掉入庸俗滑稽的陷阱,要么滑向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我希望寻求一种恰到好处、“很浅又很深”的境界,尝试驾驭浅语艺术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对自我的挑战。
写作之前的准备时间比较漫长,我花了一年多时间重读了林格伦、达尔、凯斯特纳等儿童文学大师的所有作品,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我需要的东西,同时,也让我的写作有一种参照。
《出版商务周报》:“甜心小米系列”中,您融入了哪些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您认为生活经验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吗?
殷健灵:其实,几乎所有作家的创作都是在写自己,一个作家恐怕一生都跳脱不开自身经验的窠臼。这或许是一种局限,但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独特财富。小米身上有不少我幼年生活的影子。尽管是在那个早已过去的年代,但是我相信,那些小孩子身上共通的东西,那些调皮、懵懂、好奇、善良、天真,那些朴素年代的亲情、友情,聚与散、欢欣与无奈,一样可以让今天的读者产生共鸣。
源自真实才能深入灵魂
《出版商务周报》:“小米”这个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文学吸引力体现在哪里?和其他低幼形象有什么本质区别?
殷健灵:小米是个天真、善良、调皮又乖巧、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小女孩。她所处的年代有些模糊,可能六七十年代生人的读者都可从中找到熟悉的影子。
至于文学的吸引力,我自己说不好,或许可以套用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对小米的一番评论:“相信快速编造的搞笑故事大多难以刻在心中,而真实的生活记录自有深入灵魂的魅力。这是一组童年生活实录,不是离奇的故事,更不是将童年视为笑料的段子,它有浓郁的人间气息,而又出之于朴实优美的散文形式。这是从生活的土地里自然生长的水果和米麦,而不是速制的软饮料,希望更多的孩子能认真地品尝一下。”
《出版商务周报》:这次新作品的读者对象定位在什么年龄层?
殷健灵:我一般不会太多考虑读者的年龄层,因为有时读者往往会给你意外。比如我的《纸人》、《月亮茶馆里的童年》、《1937•少年夏之秋》等小说,原本以为十来岁的读者会喜欢,没想到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成年人的青睐。
如果说“甜心小米系列”一定要定位年龄层的话,我想,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或许是目标读者群。
《出版商务周报》:以后“甜心小米系列”的创作将会如何开展和深入?另外低幼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认字不是很多,是否需要亲子共同阅读?
殷健灵:一部作品往往自有它的命运和走向,还是顺其自然吧。至于读者,我想,小读者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只要他们认为合适就好。不过,我相信,做父母的也一定能从小米的故事中获得共鸣。
好风景在长途跋涉后
《出版商务周报》:以后会偏重哪种类型的创作?会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吗?
殷健灵:我写作的题材以及体裁都比较广,没有定规,唯一的愿望是不重复自己,尽量做得最好。我想,一个不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价值观的作家,其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出版商务周报》:怎么看待孩子喜欢而成人不屑于看的文学与孩子喜欢成人也喜欢的文学之间的区别?怎么平衡作品的文学性和商业性?
殷健灵: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儿童文学,不该因为前面冠以“儿童”二字,就可以在艺术标准上降格以求,更不因读者的年龄之小,而忽视了成人作家需要在其中表达的人生要义。但和一般文学不同的是,“儿童文学”虽然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可以表达的主题,但她采用的是儿童能够接受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和不同的写法,但是,原则的东西不能丢。儿童文学同样是表现人性、探索人生的,甚至儿童文学有着比之一般文学的优越之处——我们的读者面对的一切都可能是新鲜的,因此儿童文学更加负有了发现人生、探索人生奥秘、叙写人情之美的责任。
至于作品的商业性和文学性,本就不是矛盾的两面,它们完全可以获得和谐的统一,这在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身上得到了印证。只可惜,现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某些畅销书,连“文学”都谈不上,只能算是一种“伪文学”。
《出版商务周报》:作为一个作家,怎么看待作家和出版社之间的关系?您认为什么样的生态环境更利于整个少儿出版产业的发展?
殷健灵:作家和出版社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一个作家遇到一个懂得你、尊重你的出版社(编辑),就如同婚姻中的缘分,这需要机缘和默契。出版这套“甜心小米”的颜小鹂,我们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我们都不是那类急功近利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也知道长途跋涉后,好风景会在远处等你。
我想,如果出版社都能多一点责任感,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坚守,多一点个性;少一点盲从,少一点浮躁,少一点急功近利(作家也是一样),我们的少儿出版产业才会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