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开会,一部划时代的官场小说力作
作者:刘长锋
作为一个标准的屁民,屁民的很多共有特点我都具有。以前说过,我有过想去黄金厕所刮金子的阴暗心理,说过我喜欢死钻牛角尖。今天我要说说我的另外一个毛病,就是有事没事总喜欢附庸风雅,常常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文化人的模样。要想附庸风雅,就得做出点样子来,别的不说,即使从来不看,桌子上、地上也要乱七八糟地丢上一堆落满灰尘的各色书刊。就像进了城的驴子,尽管四个蹄子走路,但看见路边的草坪,也要狠咬几口。你至少要让大家觉得,你可以做到想吃哪就吃哪,这派头先有了。
闲话不多扯,说说我那装点门面的一堆破书。在床头、地上的书堆里,有兄弟从北京寄来的一本小说《首长秘书》,作者于卓。像许多新书的策划一样,这本书同样很煽情。拿到书先看到的不是书名,而是对作者于卓的介绍。其言云:写官场小说有“南王北于”之说,写厅局级以下的看王跃文,写厅局级以上的看于卓。尽管推销词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怕扫了好兄弟的面子,耐下心来看完之后,发现其实也不过尓尔。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都说不上什么新鲜。
书本身的平淡无味,从中除了可以看到当下官场近亲繁殖的基本生态和裙带关系泛滥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但是正如你所知道的,也许只能如此,否则这本书就恐怕难以面世。作者与我一样有难言之隐,不同的是我是肉体痛苦,他的是思想麻烦。我大便干燥屁股就会流血,走路都难受,多喝点水,或者吃个香蕉就会缓解,但是于先生只怕吃多少香蕉都解决不了问题。作为小说家,于先生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并不高明,这与个人天赋和修为有关。作为一本官场小说,于先生同样失败,但这与他的关系不是很大。
说到官场文学,我们最容易想起《官场现形记》。比之其他托狐仙鬼神表现官场和人世百态的书比起来,《官场现形记》的最明显优势就在于它的直言不讳。尽管在实际写作中,很多东西也做了艺术处理。虽然不是实景拍照,但毕竟不是羞羞答答的暗喻,反而更像素描作品一些。所以呢,我最佩服的还是马雅可夫斯基。在一些人的眼里,马雅可夫斯基可能更像一个政治抒情诗人,但我以为这可能更像是一种生存技巧。这种个人推测的准确与否还值得商量,但有一点毫无疑问,短短三十几年的人生历程,马雅可夫斯基对当时的官场现实,以近似于白描的手法,进行了冷酷无情的讽刺和鞭笞。例如其有名的《开会迷》:“每天,当黑夜刚刚化为黎明,我就看见:有人去总署,有人去委员会,有人去政治部,有人去教育部,人们都分别去上班。刚一走进房里,公文就雨点儿似地飞来:挑拣出五十来份——都是最重要的公文!——职员们就分别去开会。”不加丝毫修饰的直言不讳,无论是技术还是胆识,至少让我很钦佩。
佩服一个人没错,但我显然心高气傲,属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种。所以我觉得,无论是马雅可夫斯基,还是李宝嘉先生,其实都不如当今中国作协掌门人铁凝女士。说实在的,铁凝女士在坐上正部级官员的交椅前,据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说家,这一点我在高中时期就有点眼熟。但遗憾的是,我似乎没看过她什么东西。而尤其是看了王小波同志对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批判后,我更没这种勇气看了,想看都不敢去看了。但事实也证明,王小波先生有时也纯属瞎掰,很可能对人产生误导。这种印象在我这几天看过一个新闻之后,在脑子里愈加深刻。
我前天在单位参加了为旱灾区捐款的集体活动,西南五省区近期大旱,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抗旱救在几成一场全民战争。没饭吃可能还好点,这没水喝真的不好受。我在广州南粤苑试图刮黄金厕所的金子,又由于悭吝,就曾体验过挨渴,尽管我知道我个人一上午的饥渴,和西南五省区的大旱,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但我以为至少可以说明,这救灾确实马虎不得。但巧就巧在,偏偏这个时候,中国作协在灾区重庆召开了一次据说十分气派的会议。据媒体报道说是很多人住着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进出会场奥迪车接送,吃着一桌几千元的大餐。乍一看,我就觉得,这作协是不恰当的时间在不恰当的地方开了一次不恰当的会议。但后来想想还远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有一套歪理,写小说讲故事,魔幻主义可能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写实主义也许更能让人接受。这可能未必被主流评论家所认可,但我一直这么固执地认为,至少就官场文学而言,我以为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就该叫科幻小说而不是官场小说了。所以呢,到了现在我才突然醒悟,原来铁主席才是真正的写实主义高手,更是官场小说的一代宗师。官场之所以为官场,就在于其与民间有着诸多的对立性的不同。我父亲是农民,小时后就教育我一粒馒头渣掉在地上也要捡起来吃掉,这浪费粮食不好,以至于我现在仍这么教育我的儿子。但要是摊上一个官员肯定就不这么认为,他的逻辑就是掉在地上的东西绝对不能捡,不卫生事小,丢了面子和身份事大。官员和屁民的区别还在于,皇帝老儿听说老百姓挨饿,就问他们没有米吃为啥不吃肉呢。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和常识判定。就像这次抗旱救灾,老百姓心里火急火燎,但有些官老爷压根儿就丝毫不把其当作一回事。所以作协重庆大摆筵席纵情寻乐实在不足为怪。这吃吃喝喝才是常态,不吃不喝才有问题。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以往的官场文学,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大多涉及的是正宗的官场。但这次不同,铁主席领导下的作协,这次大手笔策划,除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今官场的生动画面外,还道出了官场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披着文人外衣官场灰色地带,这一点其他作品都很少提及。我一直以为文人最具有悲悯情怀,没有悲悯情怀难以写出好作品,但我也相信有人说的文人祸国。所以我的感觉,这次作协以肢体语言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现身说法给我们展示了官场的一景,在技巧上首先是一种突破;其次呢,故事完整,场景设置精妙,对比表现更富说服力,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实在是难得的佳作;最后一点,对于以前官场文学缺乏对作协、美协等半官半民的官场灰色地带全景展示,对于官场文学本身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结合以上三点得出最终结论:三十多年来,我终于第一次看到了一部承前启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官场小说力作。相比之下,老李也罢,老马也罢,在我看来,都不过是小学生而已了,还是与他们挥一挥手,自此作别吧。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0/0403/05/63AREHHT000146BB.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