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还是“普黄教育”?
作者:刘长锋
汉语讲究艺术,一个很普通的词,放在不同的语境,就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这个“又”字。《南方都市报》3月19日披露,全国“扫黄打非”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15日至2月2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举报中心共收到全国在校大学生来信76封,要求给手机预装绿坝软件。说到这个来信,记者用了一句话“大学生又来信了。”
搞到这里,我都糊涂了,这到底是绿坝又来了,还是大学生又来了?但无论如何,这全国统一的扫黄打非行动,看来开展得确实是深入人心扎实有效。至少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是:扫黄打非办举报中心里是信来信往,好不热闹。莘莘学子们不光要操心学业担心挂科,还要积极参与扫黄打非。与去年流行的很黄很暴力相比,这次来信的学生们成熟了许多,想法很大胆,还建议推广手机出厂前强制性预装“绿坝”软件。所以谁要是再说如今的大学生咋样咋样,我非得和他急。
根据同日《新京报》消息:近日,昆明市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市内所有学校的班主任在班上发展2至3名“治安小信息员”,收集校园暴力、侵财犯罪、手机网络淫秽传播、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学校周边不良青少年活动情况等信息。两个故事相比,情节部分雷同,但前者似乎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后者则似乎完全是一部荒诞主义杰作。
结合两则新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扫黄工作是大好形势一片,真真正正实现了全民动员、全民皆兵的战略意图。也可以说,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黄打非的人民战争,业已从大中小学校园拉开了帷幕。
来信到底是真是假,不好妄下结论;要求孩子们做卧底到底合法不合法,也自有专家来解答。客观地讲,学生常常接触淫秽资讯,或者受此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例子不少。但我担心的是:学生们轰轰烈烈地都投身到扫黄打非的热潮中去了,还会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想想学习的事。就像上世纪中期,全国人民砸了自己家的锅,疯了般围到土炉子旁边烧铁坨坨去了,结果是田地变成了草地,厂房变成了库房,还白白断送了一代人的青春年华。
而且我更担心,以强势植入的方法,在校园内外大造扫黄打非的声势,会不会产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学生哥们整日里耳濡目染,受到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言传身教,扫黄打非成了他们脑子里的关键词,只怕会让更多对淫秽色情资讯本来一无所知的小朋友们,产生对这玩意的好奇。扫黄扫黄,这黄到底是啥玩意儿。而且呢,这打仗要打有准备的仗,要参与到扫黄工作中去,必须先得识黄知黄,所以呢,还不得抓紧时间恶补一通?
所以呢,闹到最后,所有的担心不得不归结到一点:这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扫黄秀,完全沦落为色情淫秽资讯的普及教育,成为不折不扣的“普黄教育”,谁也不敢说没有这种可能。
新闻链接:http://gcontent.nddaily.com/3/fe/3fe78a8acf5fda99/Blog/85e/2abaaa.html
http://news.163.com/10/0319/02/623SRHTE000146BB.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