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长锋
刘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18
  • 关注人气:2,6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偷屎运动——偷偷更健康

(2009-11-28 16:02:39)
标签:

粪堆

粪便

杂草

田地

庄稼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偷屎运动——偷偷更健康

作者:刘长锋

    当轰轰烈烈的QQ空间偷菜运动几乎成为一项都市白领的“全民运动”时,这不能不说是件好玩的事儿。不管秉持人性本善者,还是秉持人性本恶者,其实都是一个极端。其实,在每个人的心底里都埋藏着罪恶的种子和善良的基因,之所以每个人不同,就在于有人挥动锄头的时候,是除掉了杂草,而有人却是除掉了庄稼保留了杂草而已,这就是一般意义上坏人与好人的不同。

    工作闲暇之余,自己买种子,自己播种,除草、杀虫,收获,尽管没有现实的体力劳作那么辛苦,但是等待成熟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还是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些许的放松。而且同样,埋藏在心底里的那一点点“恶”怎样释放出来?那就是捣乱,去给别人传播害虫,去给别人的田地里种杂草,这种毫无恶意的恶作剧,也能带来些许的瞬时快感。然而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埋藏在心底里的那么一点点“恶”的种子,该怎样释放出来?压抑不是不可以,但是释放出来也许会更好。那么就好,索性当一回小偷吧,尽管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偷的是虚拟的东西。但不劳而获,看着从别人田地里经过后鼓囊囊的一大堆香蕉啊、荔枝啊,一种瞬时的快感与满足感就被释放出来了,而那埋藏在心底里“恶”的种子也得到了释放。当然,一切并非都能尽如人意,一不小心被人家的狗狗咬了,丢了金币得不偿失也会感觉悻悻的。更有例外,前几天媒体报道某地一位高校老师,真是到了“只为偷菜痴,只为偷菜狂”的境界,吃饭睡觉满脑子都是种菜偷菜的事儿,给学生的课也不好好上了,家务也不做了,气不过的老婆与其争吵之后,一怒之下点火烧掉了自家的房子。过犹不及,完全沉溺其中而迷失自我的个例也有,但毕竟只是个例而已。

    偷菜大部分都知道。但是还有少部分人又玩起了“偷屎”的活儿。在空间牧场游戏中,新近增添了偷屎的功能。一坨动物的大便,值30金币。哈哈,虽说是大便,但闻不到臭味,更不用恶心巴拉地沾了满手,鼠标一点,看着那黄灿灿冒着热气的大便进了自己的囊中,30金币就到手了,很是快意。但偷屎对我的意义,显然不仅仅如此。

    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种庄稼基本都是靠动物的粪便,一是化肥贵,二是有经验的农夫都知道动物粪便远比化肥更有效。所以家家门前一大堆粪堆,看看谁家门前的粪堆子大,一般就能看出来谁家的日子稍微殷实一点。小时候最烦的就有几件事,说起来也是一件事。先是起圈,把牛圈、羊圈里几尺厚的粪便连刨带铲,用车或者框子运到门外堆起来,隔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到了冬天闲暇的时候,又要开始打粪,把堆成一堆的粪堆刨开,用头慢慢地敲成细碎的粉状。到了春节之后,开始一点点地运到田里。对于庄稼人来说,这粪堆就是宝儿,有感情有经验的农夫,在田间施肥,都不舍的用锹甩,而是用手溜。抓着一大把粉末状的粪便,一溜溜地从指缝间流下去,在风中悠悠地洒落下去,很是惬意,仿佛眼前已经是一片成熟了的黄灿灿的麦子。

    粪粪滋养了庄稼,庄稼人对粪粪的感情也很深厚。一点点粪便都不能丢掉。所以落在路边上、杂草里的粪便,能捡回来的都要捡回来。所以小时候,常常在下午放学之后,挎着一个柳条筐,拿着一把铁锹就在路上转悠,看见哪里有,羊屎、牛粪、鸡屎等等,一个也不能少。当然,有时候懒惰了,看见路边一坨臭烘烘的牛粪,就懒得去捡,这时候,就不免要挨爷爷或者爸爸的责骂与批评。

    粪便是宝,既自己要积攒,也要到路边去捡,当然,个别的时候,也就免不了有人偷人家的。这可真真是真的偷粪了。有懒汉家自己不攒粪,就趁着晚上夜黑,心轻的拿个框子,心狠的就直接拉着架子车,把人家门前的粪堆给转移了。早上起来,丢了粪的人不免一番牢骚,或者女人家一通跺脚骂街,偷了粪的人看见了也装作听不见,反正骂骂就过去了,谁也不会认出这堆屎就一定是自己家的屎来。吵吵嚷嚷没啥结果也没啥意思,大家日子该咋过还要照样过。

    现在人家都懒了,养牲口的少了,更少有人去拾粪了,当然更不会去偷了,买上一袋化肥,往地里一撒,就啥子心也不用操了。而我们这些当年乡村里游走捡粪的少年,现在进了城里,似乎过上了所谓的“体面”生活,远离了泥土,更是远离了粪便。有了一点闲情逸致,最后却误打误撞,又回到了粪便的游戏里。在这里是一种释放,是一种消遣,但似乎更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追缅与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