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年的办公楼,并不是个典范

(2009-11-24 07:10:21)
标签:

典范

豪华办公楼

年度新闻

常态

社会病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本文刊于11月24日《半岛晨报》

50年的办公楼,并不是个典范

作者:刘长锋

    河北大名政府大院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一用就是50年。记者采访时得知,在大名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中国青年报》11月23日)

    正像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当豪华办公楼屡屡蝉联年度新闻热词榜之后,不管什么“白宫”啊,什么“人民大会堂”啊之类的,在达到一定饱和程度,形成审丑疲劳之后,这个使用了50年的破敝办公楼,从媒体掀开盖子开始,就注定要成为舆论的热点。果不其然,在新闻后面的跟帖中,网民出现了少有的分歧,尽管支持者看来占大多数。

    然正因为支持者占了多数,所以这个新闻才更有嚼头,很是耐人寻味。一面是我们当下的实际国情——发展中国家,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三座大山压的人们抬不起头来;一面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政风。从这两个方面无论哪边看,豪华办公楼都不应是常态,偶尔的个别才该是新闻。而简朴甚至破敝的办公楼才应该是常态,不足以成为稀奇和看点,本不该成为新闻热点。从这个颠三倒四的现实逻辑看来,事实是正因为太多的豪华奢靡之风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根除,所以“坏人”不挨板子,做了本分的就反过来成了“典范”。

    很显然,我们考量一级政府的标准,不能仅仅限于官员是否清廉这一单项指标,更应该考虑其务实的政绩。我们必须考虑政府究竟为群众做了哪些好事,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了多少实事?如果仅仅因为作风清廉而不考量其实实在在的政绩,就把一级政府推上“神坛”大加颂扬,那么,只能证明是我们这个社会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反过头来再说,如果我们再能稍微细心点,就不难发现这座办公楼裸露的电线纵横交错,安全隐患很大。而尤为严重的是,在县委组织部的大门之上,已经出现了相当明显的裂缝,已然属于危楼。从这里我们就有必要先扒去这些政府公务人员的公职身份,还原其作为个人的人的本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办公,危机四伏,万一哪天出现意外,谁来承担后果?这个后果是谁也承担不起。以人为本与艰苦朴素在本质上并不矛盾,甚至恰恰相反,以人为本正需要的是克服某些极端的、甚至是作秀式的“艰苦朴素”。

    我们无法去深入实地调查,仅能从媒体的报道得到一鳞半爪。但就现有的媒体资料看来,这座使用了50年的破敝办公楼,怎样都不该成为一个被竖起来的典范,充其量只能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活标本。它也许会让我们感到一丝温暖,看到一丝希望:艰苦朴素的基层政府部门还是有的(尽管我们看不到他们饭桌上的表现和工作台前的态度)。但无论如何,它不能也更不该成为一个典范,成为一个被争相效仿的典型而极力鼓吹。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1123/04/5OPFEHAR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