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入库可以,但千万别和我提审计
作者:刘长锋
针对有关“地震善款可能八成流入财政专户”的报道,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回应说,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执行项目,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王振耀说,纳入国库管理也有优势,比如捐赠使用都有审计,不会出现挪用。(《新京报》8月13日)
据说王司长是在电话中接受的记者采访,所以难以得知发表此番言论时,王司长脸上究竟是怎样一幅表情。但毫无疑问,作为中国人,我看完后自己就先感到脸红了,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说起审计这个词儿,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大多是在李金华先生任审计署长时掀起的所谓“审计风暴”的那一年,才知道还有“审计”这个玩意儿。尽管所谓的“审计风暴”让李先生赚足了风光,而不少人也深为其强硬的姿态和作风所折服。
自审计总署掀起所谓的“审计风暴”后,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了现在,审计仍是不时见诸媒体的关键词和热点词之一。从国家审计署到地方省、市各级审计局,近年来审计风暴是越刮越强。但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审计风暴很猛,但基本上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些纯粹就是干打雷不下雨。凡是审计曝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问题多多,因而与审计这一关键词伴生的“截留、挪用、克扣、挤占”等词也成了抢眼的热点。但之所以叫“审计风暴”,其实仍不过是一场风暴而已。按照审计出来的结果,无论是国家机关部委,还是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问题一大堆但问题仍是问题,没有人纠正,更没有人因此担责。风暴刮过去了依然是风平浪静,该挤占的照样挤占,该截留的照样截留,该克扣的克扣不误。正所谓审计年年审,问题日日多。
对于慈善捐款为何进入国库,王司长的说法也许不无道理。尽管我们不忍心去玷污慈善这个高尚的词,但毫无疑问,在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的中国现实社会,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人打着慈善旗号谋私利的可能。而且事实上,诸多的慈善捐款,尤其是大宗的捐款,最终的处理和使用,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政府的参与和掌控,也无法完全避免。但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核心,也不是关键。无论是民间慈善机构掌握,还是政府机构管理,只要善款能切实用在慈善事业的刀刃上,窃以为谁管着问题都不是很大。
利用“严格”的审计程序管好用好善款,也许王司长本人有这个想法和信心,但根据前文对国内政府部门审计问题现状的分析,说实话,我心里还真是十万个不放心。不说审计还好,一说审计就来气。明摆着的事,审计本就是个不靠谱的玩意儿,谁能指望审计管好数额巨大的善款这块“肥肉”?甚至说不好听点,你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但千万别拿“审计”出来恶心人。眼不见心不烦,不说审计还好,万一到时一审计,照样问题多多,截留、克扣的一大堆,问题诸多,那时只怕不是心脏病发作当场晕倒吧,恐怕也会心里平添不少恶气,半天缓不过神来,又何苦呢?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813/02/5GIIH94E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