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长锋
刘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18
  • 关注人气:2,6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能体验,观念如何深入人心

(2009-06-15 19:35:02)
标签:

环保

限行

双号

观念

能源

日本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节能体验,观念如何深入人心

作者:刘长锋

    广东省经贸委昨天表示,下周二将在全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其中核心内容是少开一天车、少开一天空调等“五个一”项目,省经贸委的电梯当日将停开一台,另外两台也号召大家少用。(《广州日报》6月14日)

    能源紧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解决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加紧代替能源的开发工作,节能技术的研发也是五花八门。尽管如此,最基本的燃油、电力资源等等,仍让各国政府头疼不已。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不少西方国家,节能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普遍观念。节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节约能源本身,除了节约的基本含义外,节能往往与环保密不可分。所以很多西方人,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商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市民,出门骑单车,用公用电话代替手机,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在很多地方甚至成为了时尚。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高速工业化的快车道上,遇到能源紧缺的问题,是怎样也无法回避的命题。也因此,节能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与关心,成为了一个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话题。尽管如此,但节能的意识并没有形成自觉,并有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恰恰相反,在纵情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时,从政府机关公务,到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都在近乎奢华地消费着我们已经捉襟见肘的社会资源和物质能源。

    北京去年为了迎接奥运会,采取单双号限行的办法。尽管短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看来,效果非但不理想,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挤占交通资源,消耗燃油电力的现象仍在加剧。问题很现实,不少经济上宽裕的人,都选择了郊外田园式的生活。作为代步工具,轿车自是少不了。现在政府限行,怎么办?买得起车的人自然不想去挤公车,更不会拉下“面子”去与别人拼车。不就是单双号限行嘛,可以,我弄两个车牌或者买两辆车,单号日开单号,双号日开双号。一辆车变成了两辆车。现在的状况是,堵车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而私家车的数量仍像雨后春笋似的,在以几何数增长。

    政府颁布行政命令,今天一天不准开车,不准开空调,不准坐电梯,绝对没问题,不说一天,两天三天都可以。但是问题却并不能因此解决。无车日过了仍是车来车往,停电日之后仍是各类电器齐齐上阵。体验一下“苦日子”,非但不会达到忆苦思甜的效果,往往只会在体验了“苦”之后,让人更加“珍惜”和“享受”好日子。

    搞一搞无车日、限电日,并无不可,作为一种政策导向性倡导,可以说是很有必要。但问题是,如果观念不能深入人心,无车日往往就只会成为走秀和噱头。而要想让节能成为普遍的观念,显然还“工夫在诗外”。在美国,对节能教育非常重视,可以说完全是 “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到12年级,均有分年级的配套课程,内容包括了解最基本的能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能等。美国能源部的“能源巧用”、“重塑 美国”等项目也是针对学校设计的,提倡建设节能校园,重视节能教育。德国除了在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上下功夫,更把节能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类节能知识和技能等活动。而善于节约的日本人,更是把节能贯穿到了生活的细枝末节。日本环境省从2005年起提倡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秋冬两季加穿毛衣,女性放弃裙子改穿裤子,等等。这样夏天可将空调的设定温度从原先的26摄氏度调到28摄氏度,秋冬可调到20摄氏度。据统计,仅夏天空调温度设定调高2摄氏度一项,办公室可节能17%,如果换算成石油,日本全国每年7月到9月可节约原油155万桶。

    搞一搞无车日,搞一搞限行,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但要真正实现节能,让节能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观念。简单的偶尔“体验”还只是杯水车薪。唯有真正把节能教育、宣传当作一项 大事来抓,让节能宣传教育贯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诸如在学校加大节能教育的力度,从政府公务人员身上,采取强力措施,带头践行节约,以身体力行达成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等,让观念深入人心,这才是根本也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614/04/5BO8VFLC000120G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