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妈妈?还是要“爱情”?

(2009-06-12 18:14:39)
标签:

女性

妈妈

家庭责任感

父母

中学阶段

杂谈

分类: 杂谈

要妈妈?还是要“爱情”?

作者:刘长锋

    在上一篇博文里,我谈到“为爱痴狂”的问题。尽管在她们自己看来,似乎更像是感天动地的爱情,其实往往只是一种青春的萌动和对性的好奇。70年代左右的,上中学阶段,把“海枯石烂、天长地久”悄悄写在日记里,生怕被别人看到;80年代前后的,把“卿卿我我”写在脸上,生怕别人看不到;而到了90前后的这一批,很多人其实早就没有了精神意义上的向往与追求。在她们有点懵懂有点疯狂的脑子里,表现出来更多的,往往只有基于自我和好奇而产生的“占有”,也就是说,她们中的很多人,占有欲很强,仅仅只是占有欲而已。

    对于她们来说,所谓的爱情,只是一个目的,而并不是过程。同样,对于她们来说,一旦有了所谓的爱情,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重庆首个“90后”青少年家庭责任感调查报告显示:1200多名“90后”和400余名家长参加。调查显示,当爸爸妈妈心情不好时,超过半数的“90后”会不闻不问。一位网名叫“向往流浪”的“90后”说:我们其实很主流,只是我们“主”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流”。(《重庆晚报》6月12日)

    父母的关爱,是她们自己的责任,是他们自己愿意。而来自异性的宽慰、抚摸,对她们来说,更像是经过一场苦战之后,得来不易的战果。父母之爱往往容易被忽略,任何一代人都有这个问题,但现在表现的更为明显。她们可以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对父母的喜怒哀乐不闻不问,但对于自己的小情侣,却视若生命,甚至甘愿为之付出一切。

    当然,她们可以充满自信而又不无自豪地说,她们是未来的一代,她们必将倡导未来的主流。多少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上来。也许会像他们所言,青春年少的“抛家别舍”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基本的文化生态。但毫无疑问,源于血缘关系的亲情之爱,仍将是支撑所有社会关系最基本的支柱,也是伦理道德必须坚守的最低底线。

    要妈妈,还是要爱情?强烈的逆反心理,让她们很轻率地做出了选择。但是也许,仅仅只是也许,若干年之后,当她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与另外一个人,“坐着摇椅开始慢慢变老”的时候,不知是否会像今天的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新回味这个苦涩的话题和远远逝去的青春年少?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612/02/5BIV587E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