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择性治理,珠江焉能不变黑?

(2008-10-23 06:46:09)
标签:

珠江

污染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本文刊于10月23日《羊城晚报》

选择性治理,珠江焉能不变黑?

作者:刘长锋

    珠江广州南岸路江面再次被大量黑色污水侵入。黑水翻腾泛着白沫,记者站在32层楼顶都可以明显闻到臭味。当地居民说,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两年多,媒体也曾多次报道,但污水是什么成分、从哪里来的,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答案。(《羊城晚报》10月21日消息)

    作为一名栖居在广州的居民,谁看了那一大片黑乎乎的江水,心里都舒服不起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连续两年大张旗鼓的“珠江游”。无可否认的是,广州近年在治理珠江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而省市领导带头游珠江,也是政府下决心治理珠江的一个强大信号。但在群众眼里,展现在眼前的实景,远比领导人的身体力行的表态更具说服力。珠江治理究竟有没有成效?珠江治理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些也许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心里有底,但普通的市民心里去没数。现实的感受才是市民判断政府政绩的唯一标准,眼下这一大片黑乎乎的江水,而且是存在了两年之久而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广大市民看来,如今这严重污染的江水,绝对是对领导游珠江的一个绝妙讽刺。

    最能说明问题的,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珠江治理本身存在着严重的选择性治理。眼看着黑乎乎的江水,别说市长省长、市长去亲自游,只怕是普通老百姓看了都会发呕,谁还敢跳下去秀水性?南岸路江面大面积严重污染,持续两年多时间,而正是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政府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横渡珠江的群众性活动。很显然,被污染区和领导们游泳的并不在同一区域。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当然也不能丝毫懈怠。所以领导们容易看到的地方,经常去的地方,要去游泳的地方,必然是治理的第一着眼点,是治理的重点对象。在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治理的同时,还要在领导下水之前,进行大规模的临时性清理和消毒。而与此相比的是,偏远区域,远离领导视线的区域,则无疑成了后娘养的孩子,成了治理工作中的盲区。

    广州轰轰烈烈的创卫活动,珠江治理当算重点之一。但缘何是一边厢领导下水游泳,一边厢是黑水横流、恶臭冲天。这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选择性治理的必然结果。而导致此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只能是治理工作本身的变味。治理不是为了城市形象,不是为了市民生活,而只单单是为了治理而治理,为了政绩而治理。领导看得到的地方就重点治理,领导看不到的地方就不闻不问,任由肆意污染。保护母亲河,治理好珠江,不但是一项民心工程,事关市民的切身生活,也是广州市的形象工程和经济工程。试想一下,如果珠江水到处恶臭冲天,那么轰轰烈烈的珠江夜游因此而止,显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而此种选择性治理的工作方式和作风一日不改,则珠江污染带给人们的失望和给广州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损失,始终无法避免。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1022/05/4OR9DKI8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