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再搞个“汉语四六级”考试吗?
作者:刘长锋
目前,中国针对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的测试标准正在研制当中。中国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应用司期望以此建立考查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汉语应用能力综合测试体系。(新华网10月11日消息)
应该说明的是,目前在高校普遍推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其基本的宗旨不外乎一个,就是以一种制度化的门槛,为适应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作为世界最主要的交际语言之一的英语。就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而言,值得重视的并不是考试本身,重要的是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制度化保障和促成。
作为母语,汉语是我们最基本最主要的交流沟通语言,就目前看来,似乎并不是多么迫切地需要一种类似于学习英语的制度化的促成。道理很简单,我们从小到大,说的是汉语,用的是汉语,我想某些人一时脑子发热想出来考察学生听、说和理解能力的点子,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我们抛开生活本身,单从教育上看来,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汉语听、说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其十几年接受教育和名目繁多的各类考核考试的过程如何完成?很显然,这是一个相当荒唐和可笑的假设。
再说到具体的书写能力,相比起来,作为母语的汉语,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因于信息化的普及,一些人的书写能力确实有所减退,但很显然,书写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记录的需要。之所以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信息化,在某种程上更多地是追求一种高效、节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书写只是文字表达和记录的一种方式而已,并不是其全部。当有了一种可以替代的载体,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我们记录表达的需求,那么,书写能力的衰退也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忧的大事情。倘若按照这些专家的逻辑,古人记录靠的是结绳记事,靠的是毛笔书写,但新时代以来,毛笔书写仅仅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存在而逐步退出了普遍的应用,更是不该了?毕竟毛笔书法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比起硬笔书法来,要高出了很多。是不是据此我们应该重新复古,以后考试、办公写日记等等,全部废除硬笔书法,要求大家改用毛笔了?很显然,这又是一个扯淡的假设。
既然两种假设都没有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注脚,那么看来对于学生汉语听、说、理解能力的担忧,说是杞人忧天并不为过。当然,能想到这些问题出这些点子的专家,我想也绝不是什么没脑子的人,相反却往往比我们更有想法。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有了汉语等级测试考核之后,高校和教育部门又将有正当的理由多养一些冗员,也可以多出一个申请经费的正当理由。同时也不排除个别人,借着考核检查的名义,到处游山玩水,到处吃拿卡要的可能。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1011/14/4NVUDNFF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