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25亿给厉行节约开个好头

(2008-06-24 19:59:08)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中央机关

公用经费

25亿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让25亿给厉行节约开个好头

作者:刘长锋

    四川灾区震后重建工作是一项繁杂浩大的社会工程,非举全国、全社会之力而无法完成。可喜的是,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在政府的号召和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这次大灾的暂时考验。政府各级主要领导纷纷亲临现场,组织营救和灾后重建工作。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全球华人乃至各国个民族的爱心人士纷纷捐钱捐物,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救灾和重建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今天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将节约25.45亿元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今年国务院第九次常务会议上,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今年一律压缩公用经费5%,这一要求得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积极响应。据测算,压缩公用经费5%,可以节约资金15.45亿元。另外,今年预算当中已经安排用于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一些单位公用经费标准的资金,还有10亿元。这10亿元的支出政策,中央今年不再出台,又节约了10亿元。两项合计共节约资金25.45亿元,节约的资金全部用于抗震救灾。(《人民日报》6月24日消息)

    中央政府机关痛下决心,压缩公用经费,支持抗震救灾,从单纯的抗震救灾而言,这无疑是一件相当鼓舞人心的事情,体现出了政府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视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但是如果抛开单纯的抗震救灾工作,让我们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从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中央这次的做法,依然有不少值得思考的余地。

    每年节约25亿元,能否节约下来?这是疑问之一。25亿元显然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投入到灾区重建或者诸如国民教育、医疗保障等等社会福利事业中,其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对民生的改善,更在于对政府自身形象的提升和塑造。依据廖晓军副部长发言看来,中央机关的公用经费并不存在特别紧张的情况,恰恰相反,而是有很大的压缩余地。也就是说,压缩25亿后,并不会影响到中央机关的正常办公,在压缩后,并不会影响到中央机关扎实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发挥。25亿节约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而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

    第一个疑问解决了,那么相应的第二个疑问就必然派生出来了。既然今年可以节约25亿,那么明年、后年为什么不能节约25亿呢?很显然,节约的作风并不能仅仅建立在应对灾难之上,对于政府而言,厉行节约应该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和素质。既然中央机关公用经费有这么大的压缩空间,那么,那么如果不是遇到灾难,不进行压缩,这25亿是不是可以被看作一种无形的浪费呢?每年节约25亿并不会影响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正常工作开展,那么,压缩25亿公用经费就绝不应仅仅至于抗震救灾,而绝对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每年都要把好预算关,杜绝虚报预算和预算偏高的情况,把好预算关,让节约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次政府预算瘦身的新契机,而不是近年救灾就压缩,明年不救灾了就照样子想报多少报多少。

    法国哲学家克劳德.昂列.圣西门认为:“委托于政府的最伟大、最重要的权利是向公民收税的权利,其他权利皆随从本权利而产生。所以,当今政治科学的本质在于能够做出好的预算。现在,做此事的能力就是管理的能力,而管理能力又是政治所最需要的首要能力。”很显然,财政部此次压缩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应该说是个好的开始,但却绝不应该仅仅只是个偶然的开始,不能有头无尾没了下文。而应该接着这次“瘦身”的契机,把政府机关公用经费的科学预算有始有终地坚持下去,让中央机关先养成节俭的作风,成为厉行节约的表率,在全社会形成节俭的良好风气,以勤俭节约的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助力加油。

    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80624/00014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