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长锋
刘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18
  • 关注人气:2,6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绝评估作假,教育部应率先垂范

(2008-04-13 11:38:17)
标签:

教育部

高校评估

作假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作者:刘长锋

    “明知评估假,偏向高校行。”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国内高教评估,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根据《北京晨报》4月13日消息: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规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目前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吴启迪表示,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案对不同高校的分类发展指导性不够;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她要求评估工作要坚持做下去。

    长期以来,教育部牵头主导的高校评估工作,一直被指认有弄虚作假之嫌。很多高校为了迎接评估组,“全校动员、上下齐心”,甚至不惜把日常性教育教学工作束之高阁,而全力来取悦“钦差大臣”。在国内这样一个等级森严、上下级观念根深蒂固的语境下,出现广西师大6位校领导恭迎教育部评估组女秘书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为怪。从资历和实际行政级别上,随便哪位校领导都可能都比女秘书高很多,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很显然,女秘书可能个人资历浅,职务低,但是来头却不小,人家是京城里来的手拿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如此看来,校领导们的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就不足为奇了。

    吴启迪副部长坦诚高教评估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倒不失为坦诚之言。但细细想来,这造假的源头在哪里?谁才是真正的造假者?谁是造假现象的幕后推手?只怕这才是关键。

    对于高校评估造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开出了他的诊断结果。他以为:“高校评估存在的三大问题:评估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教育评估体系、方法单一,拉不开差距;评估造假,敷衍了事。”单就孤立的评估造假问题看来,我以为纪先生不过是个庸医而已,他的处方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找到病根。他讲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主要问题,只是一个表面问题而已。

    各个高校在迎接评估中,不惜弄虚作假,实属可恶,但我以为,高校在很多情况下,也实属无奈之举。为什么会出现6位校领导恭迎一位女秘书的现象?这背后唯一有说服力的就是评估组的女秘书拿捏着高校评估好或者是不好的这个标准,好或者不好,全看女秘书回去的汇报。她说好就好,你不好也好;她说不好,你好也不好,总能给你找出点毛病来。这是官场的常态,也是严重行政化高教体制的常态。教育部的评估组,一到适当时机,就浩浩荡荡地奔赴全国各地,不能说像去打秋风吧,至少很多缺乏严肃的裁判意识和道德。人情化在这个时候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只要把评估组的工作人员伺候舒服了,那么造假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的也可以给你弄成好的。相反,如果没有把这些“爷”们伺候好,那么,你们就等着挨批把。我们不说这是一种常态吧,但至少是在评估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的。这就是6位校长恭迎一位女秘书的唯一合理注脚。如此说来,即使是高校自身作假,那么,评估组成员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把关不严甚至纵容造假的嫌疑。

    明知评估造假,但还执意要把评估搞下去,我们不得不佩服教育部的勇气和决心。但是也不妨给教育部提个建议:要避免高校评估作假,不妨先从教育部自身抓起。加大对工作人员教育管束力度,革除一些评估组成员身上的官僚习气和善于弄虚作假的作风,正本清源,在评估组身上先下功夫,端正风气。上行下效,只有评估组的风气先正了,那么估计高校自身作假必将走不了多远。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8/0413/02/49CJ3DUR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