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4月月16日内蒙古《通辽日报》
以德报怨是大善
作者:刘长锋
3月26日上午,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歹徒入室抢劫,她身中数刀受伤,但与歹徒搏斗后最终占得上风。面对精神崩溃且受伤的19岁歹徒,李建华将其送到医院救治。(《南方都市报》4月9日消息)
面对穷凶极恶的嫌犯,李老师非但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而是大无畏地和嫌犯斗智斗勇。在年仅19岁的歹徒体力耗尽切精神几近崩溃的情况下,胸怀宽广的李老师并没有穷追恶打,而是以自己的言行说服和感化嫌犯。同时拨打电话对嫌犯进行抢救,此举一传开,就在网上激起了热议。尽管很多人对李老师的做法表示赞赏,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李老师是现代版的“东郭先生”,也有人指责李老师善恶不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德报怨,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博爱旷达的人生境界。以我看来,认为李老师“善恶不分”,其实是对她的误解和误读,恰恰相反,在她的言行中,却始终体现出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大爱。
以德报怨说来容易做来难,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恰恰正因为其难,所以能坐到才体现出其难得,才能体现出其可贵之处。与睚眦必报相比起来,以德报怨显得更人性一些,更高尚了许多,毕竟人类社会不是兽群。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体,人类之间的相处需要更多的理解、宽容与互谅,而不是缺乏理性的鱼死网破、你死我活式兽斗。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出的正是这样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尽管嫌犯伤害了自己,但她丝毫没有以此刀剑相向,而是本着人道、人性的基本理念,对嫌犯进行说服和劝诫。尽管挽救的可能性是相当之小,但只要有一丝丝的可能,她都不愿放弃,她愿意以自己的伤痛为代价,尽力去挽救一个濒危的生命和灵魂。
从相关资料和媒体报道,我们不难做出判断:嫌犯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歹徒。至少有两点是相当明确的。一是当其行凶失败后,体力耗尽,精神崩溃,要求李老师杀掉他。从这点来讲,歹徒并不是人性完全泯灭,也许就是在那一瞬间,他对自己的歹行产生了悔意,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是不对的。而当李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其进行说服时,他从心底里叫了李老师一声“妈”。从这点看来,嫌犯并不是完全人性泯灭,也并不是到了人性沦丧完全无法挽救的余地,爱的火种在他的内心被点燃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嫌犯的悔意和良心,尽管他做了不应该的事情,但有总有挽救的余地,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冥顽不化、穷凶极恶的,他有“重生”的可能与机会。
李老师之所以以德报怨,其实并非善恶不分,恰恰相反,在她的内心深处,善恶的区分是如此的清晰和明确。她憎恶嫌犯的罪行,但并没有因此“落井下石”,而是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她知道,在嫌犯的心里,也有善恶之分,在嫌犯的心里,还有善的因子。尽管这是一个行走在悬崖之上濒危的灵魂和生命,但是毕竟也是一个灵魂和生命,他也有享受爱和人间温情的权利,也有回头浴火重生的可能。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409/05/492J8D1E0001122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