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解城管是对“网络愤青”们的正名

(2008-04-07 17:23:59)
标签:

城管

愤青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曲解城管是对“网络愤青”们的正名

作者:刘长锋

    网络的普及,无疑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表现与发泄的舞台与机会,但其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语言暴力” 的近乎泛滥,使“语言暴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发展,国骂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得到了无限的“发扬”与“光大”。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宣泄自己的情感与不满,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粗口和脏话几乎成了网骂的基本语言,因之那些在网上具名或者不具名进行语言攻击和谩骂的人,被称之为“网络愤青”。

    根据《重庆时报》4月7日消息:在由网友共同撰写的百度百科上,“城管”的释义是:①名词:专门欺压弱势群体的黑社会组织。②形容词:形容残暴、血腥、恐怖。③动词:等同于打、砸、抢……”对此城管执法人员表示了不满,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此举涉嫌侵犯城管权利。这显然只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是一个有待历史澄清的命题。但在我看来,此次对城管的曲解,却恰恰是一个为“网络愤青”翻案机会,是一次为“网络愤青”正名的集体言说。

    不管是曲解事件本身,还是网络对曲解事件的热议,至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他们(网络愤青)不是坏人,更不是毫无思想只知道使用语言暴力的匿名者。恰恰相反,其反映出的却是不少专家认为正在日渐式微的社会悲悯情怀。他们关注底层,关注民生,关注小人物的不平遭遇和悲惨经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弱者的同情和支持,表达对自身生活境遇的不满。他们以这种近似于极端的冷嘲热讽和谩骂,表达他们的对于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网络愤青”都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厌恶与憎恶的感觉,曾经有人甚至专门撰文对此种现象进行批驳和挞伐,把网络愤青们批得一文不值。尽管我个人从心底里也不支持粗口和脏话,但我以为也绝无一棒子打翻一船人的必要。至少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很多人,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一是网络虚拟空间的身份,二者可以统一也可以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在跟多的情况下,对待网骂我们需要区别对待,或者说需要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毕竟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的机会,包括表达与发泄,而这些可能显然是现实生活无法提供的。

    此次曲解城管事件,再一次给我们表明,“网络愤青”们虽然粗口脏话到处飞,但作为人最基本的社会底线仍是他们孜孜不求的向往。在脏话粗话的背后,隐藏了更多人的理想和诉求,表达了更多人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声。很多人喜欢看美国大片,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也未尝不是粗口连天,动辄“shit”,动辄“fuck”。就是国产片里,骂娘也是不少台词中的常用语。对于这些,我们往往没有认为其不文明,甚至反倒据此认为主人翁率直,认为剧情贴近生活。

    然现实生活就是一幕幕的活话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曲解城管是一个个案,这是城市综合治理中的尴尬与难堪。尽管我也不支持对城管的曲解和挖苦,但至少其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大众认知与诉求。而且它再次给我们表明,“网络愤青”们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一文不值,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他们在苦苦坚守者这个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407/08/48TPICFR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