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3月14日《甘肃日报》
有限性开放摆摊是一次破冰之旅
作者:刘长锋
如果说到社会矛盾,城管和小摊贩之间似乎一直是对死对头。城管和小摊贩之间的纠葛乃至悲剧,无疑是当下诸多社会矛盾中最让人痛心也最为尴尬的。城市要管理,但是小摊贩也要谋生,这个矛盾怎样处理?怎样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各界争论和思考的焦点话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假以时日,逐步解决。然可喜的是,一些更人性化的措施已经悄然浮出水面。
根据《南方都市报》3月13日消息:东莞市企石、常平两镇对流动商贩进行限时间、限地段集中规范管理,目前正在进行试点工作。昨日,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一负责人表示,如果两镇试点成功将在全市推广。
毋庸讳言,相比于偷盗抢劫等为恶者而言,那些摆地摊靠劳动养活自己的人,显然不应被视为另类而穷追猛打,而且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尊重。虽然小摊贩的营生缺乏规范,给城市建设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脏乱差等,但是从保障人的基本的生存权利的角度去考虑,显然依靠自己的劳动公民,我们不应该对其一概而论一棒子打死。我们必须给于他们生存空间,甚至必须进行社会检讨,我们的社会为他提供了怎样的生存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什么支持和保障?
同样,作为城管,也是处于夹缝中,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存在,甚至因于部分城管人员的粗暴野蛮而被视为另类群体。但是作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有力捍卫者,在目前的社会生态语境下,他们的存在显然仍是不可或缺的。很显然,城管本身不是问题,不存在多大的问题,问题是如何规范城管在执行公务中的规范化的问题。杜绝暴力不文明的行为,才是维护其自身形象的根本。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矛盾都无法协调,你要摆摊,我要制止摆摊。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调节。很显然,在国外是有现成的例子的,不少国家采取了限定时间和地段,给小商贩自由经营的办法。东莞此次有限性开放小摊贩经营,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在国内来说,显然尚属先例。又要保证小摊贩们有活命挣钱的基本渠道,又要保证城市的干净整洁和有序,那么有限性开放地摊经营未尝不可。国外的经验证明有限性放开是可行的,但是搬到国内来究竟效果如何?这种社会生态能否适应国内的土壤?我们尚需等待东莞这块试验田的最终收成。
不管最终的试验结果如何,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这种试验的勇气和精神,不能否认这种先行的实践。固步自封显然无法解决问题,你必须要走出第一步,之后才能有第二步。在东莞我们看到了这么艰难的第一步,对此,我们不妨可以把其看作破解城管与摊贩之间矛盾的一次破冰之旅。
新闻链接:http://gd.news.163.com/08/0313/09/46TF9TE1003600FQ.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