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购物袋遇冷是理性的滑铁卢

(2007-10-19 09:00:35)
标签:

时事评论

环保袋

滑铁卢

分类: 杂文、时评
 

 

    根据10月18日《成都商报》消息:近期在家乐福等超市调查发现,需几元购买但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袋遇冷,市民仍习惯使用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上万人买单的超市,仅有18人购买环保购物袋,环保通道不但形同虚设,还招来了不少争议,甚至有顾客对环保通道收银员冷嘲热讽、恶语相向……率先在成都开通环保通道之后,家乐福却不得不因为顾客的不买账而面临尴尬的局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早几年还是新生事物的一次性塑料袋,现在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一次性塑料袋因其便携便宜,加之市场销售时免费赠送的推波助澜,从城市到农村,一次性塑料袋和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城市的拐角到农村的巷陌,到处都可以看见随风起舞的各色塑料袋。但塑料袋使用数量庞大,回收不易,而且难降解。在人类越来越关注环保的今天,塑料袋的大量使用,显然正是环境恶化的一个罪魁祸首。

    环保问题是个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环保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环境恶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全球气候变暖、酸雨频发和蓝藻风暴中,我想没有几个人没有切身体会。国人拒绝使用环保购物袋,热衷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显然并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个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恰恰相反,对于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心和关注。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开始关注来自身边的任何一丁点的污染,包括噪音污染、灯光污染、气候污染和水质污染等等。在近年众多的的民事纠纷和媒体的互动节目中,污染的问题占了相当的比例。这显然证明,很多人不但能意识到污染的问题,而且已经懂得使用媒体监督甚或法律追究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参考消息》7月8日消息,英国目前有60多个城镇,加入了拒绝使用塑料袋的行列。从调查当中发现,其中很多并非政府行政行为,而大多是全体市民的自觉自愿行动。在一个叫莫德伯里的小镇,从店铺老板到普通老百姓,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拒绝使用塑料袋。在那里,禁止使用塑料袋并没有来自行政和司法上的规定性限制。但是如果你有勇气使用塑料袋,那么你就必须要有承受来自当地人的鄙夷和谴责的勇气。

    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可以认为,这些英国人比我们的消费者成熟了很多,理性了很多。这些外国人,或许并不比我们的环保知识多到哪里去,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很多人的环保意识也并不比他们差到哪里去。但是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国人的环保意识,不妨可以看作一种小意识,而且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民族劣根性在里面。只要不直接损害到我的切身利益,那么,我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管你别人呢。只要我个人的方便,只要这个东西不会对我形成直接的、可以体会到或者看得见的损害。而这些外国人的思维显然和我们不一样,相比之下,他们理性了很多。他们做出一个决定前,会知晓到这个东西将对他造成什么样潜在的威胁与伤害。他们显然更明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更明了一时方便与长期的潜在的威胁之间的孰轻孰重。

    重庆超市的这次试验,几万只环保购物袋受到冷遇和白眼。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关涉到一个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问题。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细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种贪一时方便而拒绝使用环保购物袋的集体行为,其实正是一种缺乏理性思考下的贪小失大。考虑问题停留在浅层次,只关注到小我的眼前利益,对于大环境的潜在的、长期性的伤害视而不见。殊不知大环境的好坏其实更为重要,对个人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必将更大。如果你每天深夜里敲墙壁,邻居肯定会去媒体爆料或者去居委会检举,说你影响他的生活,让他受到噪音污染。可是如果你建议他购物别用一次性塑料袋,他没准肯定会和你急,说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如此看来,几万只环保购物袋遭到冷遇,也许并不是环保购物袋本身的宿命。相反,我们却不妨可以把之看作是理性思维,在碰上感性、惯性甚至惰性后的一次滑铁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