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长江商报》9月13日消息:为防止上访群众堵门,湖北咸宁崇阳县委曾在办公楼的每一层楼设了一道大铁门,还在大院外建了一道围墙,群众找县领导得先闯““四道门”。崇阳县委书记周亨华带头用铁锤拆了保护门,推行“无围墙政府”建设,推倒大院围墙,建大型市民休闲广场。这要说起来,还真不算什么新鲜事,去年陕西咸阳市就有过类似的做法。咸阳市长张立勇废弃市长密道,拆除机关办公楼的围墙,其实和这次周书记拆围墙如出一辙。
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都知道,那个被判终身监禁的银行家,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壁垒森严的监狱挖了个洞,偷偷逃走了,而那些荷枪实弹的看守们竟然毫无觉察。那么坚固的围墙,而且是在荷枪实弹的保护下,竟然轻易地就被人挖出了洞。可见,物质的围墙并不是那么地坚不可摧,并不是那么地可怕。即使是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以及古代的长城,其实也不过是个摆设,并不能起到多少实际的积极意义。而与之相反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壁垒却是非常可怕的。堂堂一国之主,因为和母亲的别扭,竟然发誓老死不相往来。最后忍受不了内心煎熬,但还是死死护着面子不放,竟然弄到命人挖了一条地下通道的地步,美其名曰“黄泉相见”才实现了母子团聚的愿望。因为内心的壁垒,母子相见竟然是如此的艰难。
政府官员拆除机关办公楼的围墙,是为了拆除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闻,起到一个顺畅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很显然,大楼的围墙就是横亘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个物质壁垒,这个壁垒的存在影响到了政府和群众之间正常的沟通与交流。拆除它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是合乎民意顺乎政情的。拆除围墙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以简单到不用市长或者书记亲自出面抡锤,只须几个工人,很快就可以扒拉清楚。但问题的关键显然不是在这里。
为什么周王要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呢?为什么很多古代的皇帝要微服私访呢?为什么现今的某些地方政府要设立“诤言奖”呢?显而易见,在一个传统的官本位思想颇为严重的体系里,一些政府官员与群众在感情上和思想上的壁垒才是最为关键的。一些官员的弄虚作假才是最关键的。老百姓上诉无门,上访无果,反复如是,甚至写的举报信,不等上级相关部门看到,就落到被举报者的手中了。试想如此,领导干部能和群众实现有效的沟通吗?有些地方部门、领导,给群众公开的举报电话,任你怎么打,不是无信号就是关机。有些地方市长信箱,市长从来不看,甚至不用秘书,可能一个小司机就可以代劳,大而化之地就把你打发去了。
凡是种种表明,物质的围墙显然并不具有多大的阻隔力,并不是问题的核心。相反,一些领导干部虚与委蛇不办实事,对群众举报的事情处理不力,甚至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有的故意和群众捉迷藏。这些官僚主义作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群众对政府、干部的不信任,人为地在群众和政府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壁垒。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干实事,干出实事,就必须首先端正工作作风,端正对群众的态度,以干实事为群众的姿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使他们想说话、敢说话,破除群众与政府之间互不信任的壁垒,我想,这才恐怕是首当其冲的关键问题。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913/07/3O8MDP0H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