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岸边数千看客恰好见证了媒体的无良

(2007-07-10 12:14:21)
标签:

黄河

溺水

看客

媒体

无良

分类: 杂文、时评
     根据7月10日《兰州晨报》消息,7月9日下午,雁滩一牛肉面馆的6名员工到黄河边一沙坑游泳时发生不幸,两名员工溺水,其中一名员工被及时救起,另一名员工沉入坑底。事件引起近千名群众围观,闻讯赶到的水上派出所民警叫来羊皮筏子下水营救,可是筏子客因费用问题几次放弃打捞。为了及时将溺水少年救起,4名好心市民冒着生命危险下水展开义务营救,可是没想到围观群众竟鼓掌起哄,嘲笑营救者。

    看罢这则消息,顺便翻看了下面90位网友的留言回复,几乎是无一例外地全部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和龙应台笔下的《丑陋的中国人》,漫骂声不绝于耳,很是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但我以为,事实上并非如此,国民素质的下滑也并未到如此严重地步。恰恰相反的是,我们有良知的见义勇为勇者也并是没有的。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当几名少年溺水时,“他们急忙在一名好心市民的帮助下将一名同伴救上岸,等到再营救另一名同伴时已不见了对方的身影。”而且,“当晚7时30分,看到筏子客迟迟不能将溺水者打捞出水面,现场4名会游泳的热心市民先后冒着生命危险下水进行营救。”很显然,好心市民是有的,而不是绝种的。

    但是同样有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就是在伙伴和好心人营救了其中一名溺水者之后,发现另外一名溺水者不见了。这时才打电话到110报警。很显然,从第一次营救到报警,再到最后警方接警出警,不是一两分钟的事情,而且几千看客集聚起来也不是一分钟两分钟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名溺水者的生存几率有多大?我想,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很显然,对第二名溺水者进行的其实是打捞而并非营救。

    而据记者报道,筏子客三番五次讲价钱,这个现象不难理解。黄河泥沙多,水底险象环生,下水找人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且,在水边居住的人大多都知道,打捞尸体是件不吉利的秽气事,但恰恰是这种秽气事,却也偏偏有一些以此为第二职业的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筏子客抓住面馆老板这个有钱人和警察这个政府的人,想多敲点钱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不难理解的是,专业的筏子客和警方人员已经赶到现场施救,那么是否还需要所有岸边观望的人跳下水去?我们中国老百姓向来是喜欢“观热闹”的,所以聚集上千人必不是什么稀罕事。我们不妨按着记者的思路推测一下,岸边的数千群众全部一涌下水。倘若真如此,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将会导致什么样的麻烦和灾难?

    群众之所以唏嘘,是因为他们大多知道这些以打捞尸体为第二职业的筏子客的特点。只要你肯出钱,肯出大价钱,那么,不会找不到卖命的人。筏子客和老板以及警方再三谈价钱,但迟迟打捞不出人,这才是围观者起哄的原因。

    我们知道,下水救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更不是需要所有的人全部一拥而上。我们如果按照记者的论调,那么只有岸边围观的数千人全部一涌下黄河,这才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才符合了记者的胃口?不会水的,水性差的,数千人挤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灾难场景我们不难理解。如果真如记者所言,那么,作为最具有正义感的媒体力量,记者应该是第一个冲到水里去打捞的。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看到记者先生下去,而是在岸边不停地忙着拍照,在心里谋划着怎样指责别人,怎样制造噱头,怎样恶毒地抹黑我们的民族。

    数千看客确实有些不雅,但也并非如媒体渲染的那般,都麻木到了极点。毕竟有良知的人有,而且不是一个两个。那么,有些看客也并不是什么可怕到极点的事情,可怕的是没有一个。同时,倘若真要如媒体那般严辞厉色的谴责的话,那我们不妨也可以认为,记者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笑别人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正是被自己嘲笑的行列中的一个,自己也是数千看客中的一个。而且记者这个看客,无端比别的看客恶毒了很多。自己当了看客,反过头来,又一本正经地痛斥看客,没有把镜头对准见义勇为者,而是对准了看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制造噱头的无良本质,不难看出做了婊子又立牌坊的比看客更恶劣的劣根性。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710/02/3J0NQQ3C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