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风云四起,广为国人诟病的全国牙防组事件,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根据《中新网》6月11日消息,11日上午,中国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关于牙防组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据悉,卫生部日前对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97-2006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根据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牙防组的违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违规收取“认证”收入208.5万元。二是违规领取补贴。三是财务管理问题。
牙防组的违规事实清楚明了,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做出了定论,牙防组违规的事实是铁板钉钉,铁定地成立了。纵观牙防组事件,从一浮出水面到现在卫生部的调查结果,其实在媒体的引导下,公众的舆论目光始终盯在牙防组身上,一是盯着牙防组究竟是否违规,二是违规的非法收入究竟有多少。大家普遍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个浮在表面上的东西。违规问题是个问题,经济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是如果稍加思索,我们不难发现,上面所讲的两个问题其实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浅层次的问题。区区一个牙防组,何以会掀起如此巨浪,牙防组的产生和其发展经历也许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焦点。
《北京日报》6月4日一篇署名陈芳的文章,认为牙防组逃脱监管近20年。纵观陈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是近20年缺乏监督导致了牙防组事件的最终产生。但是其中仍有不足之处,作者在找出原因之后仍把罪责归加于牙防组自身,认为牙防组“逃脱监管”才是主因。
我们现在分析一下牙防组成立发展的经过。牙防组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牙防组的成立,没有编制,没有经费,也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既然没有编制,也没有经费,更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那么当初卫生部成立这个牙防组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没有编制和经费,显然是一个很容易瘫痪的无法运作的机构。如果这个机构要运作,就要自己自筹资金,在没有政府财政做支撑的情况下,他们必须靠收取认证来保证基本的运作经费。而同时,因为缺乏独立德尔法人资格,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的编制“部门”,倘若单单只提供咨询业务,倒也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做认证,则显然是一种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因为你没有做认证的资格。从这里来讲,卫生部一批准牙防组成立,就注定了这个组织最终的违规结局。这是其一。
而恰恰正是卫生部的这一决定,就注定了牙防组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作为认证机构,必须经过认监委的批准和监督。但是到了认监委那里,认监委明确表示牙防组不是法人单位,也没有相关口腔保健用品认证标准,是违规认证。但是既然是违规认证,那么你认监委为何不采取措施依法取缔呢?对此认监委表现的是一脸无辜和无奈,这是人家卫生部“自己关门打孩子”,我们管不着。至于贪污和违规,也该由监察部门实现。很显然,对于牙防组事件,认监委把责任也推了一个一干二净。同样是作为业务部门的民政部,认为牙防组不是一个法人组织,不能开设自己的帐户,其利用的是中国牙防基金会的帐户。对此,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管理处副处长马昕表示,由于人力和各方面的限制,对基金会的财务和公益活动状况不能进行实时监督,也只是事后审计和检查,且年度报告书中只有直接的收入和支出总数,不能清楚地显示钱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
牙防组成立后,业务上率属于防疫司。但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防疫司被调整为法律监督司和疾病控制司,多年来由于内部调整,使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的牙防组,名副其实地成了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也因此牙防组就完全陷入了无人监督管理,自生自灭的一种状态。
卫生部成立牙防组本来就是一次轻率的行政行为,缺乏基本的论证和科学地决策。成立之后,又是老母鸡下蛋,只下不管,致使牙防组完全陷入一种缺乏管理的处境。卫生部的不负责,任由牙防组这样一个顶着国字号的民间组织,演变成为一个“准政府”机构。认监委和民政部由以各自的理由推脱相应的监管责任。很显然,牙防组的问题,卫生部和认监委以及民政部谁都脱不了干系。牙防组的为所欲为,显然是在卫生部的纵容和认监委、民政部的不作为所直接引起的。政府相关部门决策不科学,多重管理导致的无监管才是牙防组事件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在弄清牙防组违规事实之后我们更应该注视和面对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