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长了一副吊脚眼、塌鼻子、兔子嘴,那么,即使你戴着再漂亮的面纱,也无法改变你面容丑陋的现实。一旦面纱除去,显出庐山真面目,依然是狰狞可怖的。丑女总是丑女,单单一张薄薄的面纱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长相是天生的,丑就丑罢,越忸怩作态非但不能改善先天不足,相反却只能徒增众人的不齿与讨厌,东施效颦就是这个道理。个人形象如此,社会和政府的大形象也同此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
根据新华网4月18日消息: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即使当地政府再怎么美其名曰,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这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依然是不折不扣的“遮羞墙”。贫穷的路边山村,被一堵堵“文化墙”遮挡住了,你就看不见烂房子破窑洞了,给外人展示一副我们这里并不落后的形象。很有些破落的败家子却依然拄着文明拐杖,提笼架鸟招摇过市的架势。经济发展不上去,群众生活贫困,从简单的直观形象上,破敝的景象确实很没面子。而且非但是当地群众没面子,而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更没面子。有了这些墙,视觉的没面子似乎能得到遮掩,而且政府执政不力的内在形象也好像能在不明就里的路人眼中得到有效改观。依我看来,这些被当地政府美其名为“文化墙”的“遮羞墙”,其实不外乎以上这两层基本含义。
贫穷不是耻辱,明明知道自己贫穷却死不承认,打肿脸充胖子才是真正的耻辱。落后不是耻辱,知道自己落后却不图发展,却弄些“面纱”来挡在脸上,给别人制造一副我很漂亮的假象,这才是真正的耻辱。
近年来,国家不断投入巨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对西部贫困省份更是如此。政府的“输血”是一方面,但更关键的是自己要有“造血”的功能。在政府“输血”的前提下,当地政府须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制定符合本地特点和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方针,有效发展经济,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才是唯一的可行之路。而一味地不图发展,试图依靠形象工程来来改变自身形象,和往脸上倒胭脂一个道理。一旦胭脂被汗水冲去,脸上的雀斑和皱纹必然依然如故。
把本该用在投资做生意上的钱,拿来用在化妆打扮上,单单靠一张惨白的脸,而没了投资开发的资本,怎么去和别人谈生意?把本来应该用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当地经济的资金,挪用来修筑一道道毫无意义的遮羞墙,非但不能遮挡当地贫困的现象,相反,却只能使当地的发展不断陷入更加贫穷的境地;非但没有起到“遮羞”的本来目的,相反,却恰恰暴露了当地政府不作为、大搞形象工程的不作为形象,成了一张不折不扣的“丢脸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