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劝退"未必不是好事情

(2006-10-10 21:57:09)
分类: 杂文、时评
大约是在清朝的时候吧,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政府在贵州组织考试,有两位苗族秀才前来考。考试当中,一名秀才在试卷上写了“且夫”二字,就交卷了。为什么他交卷呢?因为除了这两个字,他再想不出来会写哪个字了。但是组织考试的主考官却并没有把他斥出考场,相反却是大笔一挥:“且夫二字,有作文之势。”就这样,这名秀才被录取了。第二名秀才,摇头吟哦了老半天,竟然连第一个也不如,竟连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考官历来是由聪明人担任的,对于白卷先生,考官眉头一皱,提笔横批:“老成持重,不肯轻着一笔。”于是第二个秀才也被录取了。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是新近的,也是我亲身见到的,大约是去年的事情吧。一次我和一个暨南大学大三的学生聊天,她问我以前在哪里工作,我说是在广西。这个学生就很惊奇地问我:“广西是哪里啊?广西是不是桂林的?”当时我一听这个问题就有点蒙了。广西是哪里的?如果说不知道广西是哪里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后一个问题就是绝对不能原谅的了。因为后一个问题即使不能证明你是一个大学生,至少也能证明不是个傻子,你都知道桂林啊。为什么知道桂林呢?桂林山水甲天下,好玩啊,当然知道了。那么广西你怎么能不知道呢,这个最基本的常识啊。把广西变成桂林的一个县或者一个乡的事情小,但是一旦哪天如果某个国家再把战火烧到我们的东三省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可爱的小朋友会不会这样问:“这是哪个国家又发生了战争或者内战?”这个问题可就严重了啊。
为什么我把上面这样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拉在一起呢?从表面看两个案例似乎确实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这两个案例却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入口”问题,一个是“出口”的问题。一个是选拔人才的时候,关口太滥了,至于滥到什么程度我就不必多说了。另外一个呢,是名牌大学的大三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连这么一点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常识都不知道。这样的情况难道不可怕吗?难道很正常吗?曾经很多次和一些大学生朋友聊天,像西安啊、银川啊、西宁啊,连这些省会城市都不知道的学生碰到很多。清朝这样的选拔培养“人才”,对少数真正有才学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才进行排挤打压,结果落得亡国的结局。而我们如今的大学生常识匮乏到如此地步,难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曾经看到过某知名医院一个医生给我的一个朋友填写的病历。籍贯一栏竟然赫然写着山东省青海市,这样的笑话难道只是一个笔误能解释的了的事情吗?
人才者,立国之本。教育者,国之大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不能马虎的。一定要在入口、在过程、在出口的每个环节把好关,绝对不能出次品。假冒猥劣商品只能误人一时,人才素质低劣则是误国误民的长远大事。近日,西安邮电学院336名学生,因为没有修够年度学分,被学校发了退学令。学生你是干什么的啊?国家出钱,你的父母出钱,交给你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你怎么能学不好呢?你怎么可以不学好呢?当然,我们并不是唯分数论者,也并不以成绩好坏论英雄。但是你要挤这个独木桥,说明你没有别的可以比别人突出的地方啊,如果你天资聪颖,可以选择不上大学也可以成就大事业,或者你也可以向郑渊洁家的那个男孩子学习,在家自学啊。这样说并不是贬低谁,只是一个普遍的和个别的问题,你是大部分里的一个,你并不是立在群鸡中的那只鹤,你没有特别的禀赋,所以你要老老实实,你要老老实实学好基本的理论知识,抓紧难得的大学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你应该想想,还有多少孩子不说大学,想上小学还上不起呢。
学校作为节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基本阵地,就是要你学生学好基本的理论知识,国家给你创造条件,你的父母省吃俭用供你吃、供你穿、供你学费、供你玩,甚至连你谈对象的费用也供了,但是你为什么就是不好好地学习呢?不要求你比别人高多少,但是最起码的及格你应该给我拿到吧?可是你就是不争气,不珍惜。这下好了,学校给你警告了,给你发出了退学令,先给你一个警告先。看新闻的时候,说是医院成了女学生流产的高峰期,你不是傻子啊,你什么都懂,你比别人聪明,但是你就是为什么一个及格也拿不到手呢?杀一儆百,学校如此做法,虽是无奈之举,但也不无主观的考虑,我培养的学生都不及格,怎么能这样呢?不说经天纬地,至少几个你要拿到啊。你都不及格,我培养一群不及格的学生,说大点,对不起孩子的父母,对不起社会,更对不起孩子自己。说小点,学校的生源成了问题,我这学校还怎么办?
好了,现在你不好好学习,那我就给你想点办法,督促一下你,警告一下你。你再不及格我就叫你退学,叫你的高考作废,看你还好好学不好好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秋,落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