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索篇:黄石市之名管见

(2023-10-05 07:37:13)



求索篇:黄石市之名管见

       众所周知, 黄石市于1950年8月21日建市,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建市前其国土面积属于大冶县管辖,不是大冶县的全部四至范围,而主要是临江的两个镇。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初不直接将大冶工矿特区改名为大冶市,或将石黄镇直接升格为石黄市,抑或因为黄石港在石灰窑之上游而依序叫做黄石市。敝人认为,这个地级城市的名称不是临时拼凑的,也不是凭空捏造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故略陈管见如下:

一、地理实体之演变
       地名学告诉我们,地名是地面上特定场地的语言文字的代号。关于黄石市之名,从地理实体来看,石黄镇临江,与突兀横江的西塞山有关。据史料载,南朝宋元嘉(425一453)年间的《西曲歌.襄阳乐》中就有“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的诗句,明确地把西塞山作为长江里程的标记。意即从江陵至下江一带,水程三千三百里,“西塞”处于两地方的中间。这是文学作品中有关“西塞”名称和位置的记载。北魏郦道元(466一527)《水经注》:“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径其北。即黄石矶,一名石茨圻,有西陵县也。县北即三洲也,山连径冮,则东山偏高,谓之西塞”。这一段文字,对西塞山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名称由来、历史渊源等,叙述得比较详尽。这时的西塞山有“西陵县”,黄石山,即黄石矶也。到唐代,又有了士复镇(士洑镇)。北宋时期,西塞山地区又出现了黄石城。所以,西陵县、士洑镇、黄石城应该是同一个地方,由于朝代变迁,而出现的不同名称,它们有历史的渊源关系,从西陵县而黄石城,到今天的黄石市,按自然地理实体看,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二、行政设置之沿革
        行政区划的调整,必然引起行政机构设置的变化。一般来讲,是应该遵循地名学原则的,但也要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图,或长官意志。黄石市定名并成为地级市,有一个行政机构设置之沿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1949年5月15日,大冶解放。1949年6月9日,成立大冶县人民政府。同年6月12日,“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处”成立。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同年9月29日,划石黄镇、铁麓等乡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黄石市”。同年8月21日,湖北省辖黄石市(地级市)正式成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