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胜篇:“峻崿横江”西塞山

(2023-10-02 09:22:29)
名胜篇:“峻崿横江”西塞山



          篇首语: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黄石市西塞山,又名道士洑叽、黄石矶、黄石山,因其形状好似鸡头,俗称鸡头山。它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标,承载着黄石城、西陵县的历史交织与过往。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人都坐过东方红号“汉九班”,行进在武汉至九江(或九江至武汉)的长江航道上。当轮船行至长江黄石段时,你一定会亲眼目睹西塞山峻崿横江之势,伸长江戛然而止,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跃入眼帘:

       大江滚滚东流,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西塞山“峻崿横江,危峰断岸,长江所以东注,高浪为之西翻。”这种场面蔚为壮观,一瞬间让长江改变其流向与流速,堪称驯服长江“高手”,而它则镇定自若,巍巍然!



        唐代诗人韦应物描绘的西塞横江,让人叹为观止:



“势从千里奔,

直入江中断。

岚横软塞雄,

地束惊流满。”



        西塞山,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咏。



张志和曾作《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曾以其成句入《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白薛一身青蒻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又《补渔父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庭尚觅玄真子,

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间欲避风波险,

一日风波十二时。”



      据史料记载,在西塞山有过足迹的诗人很多,诗词歌赋也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寓意深刻,气势磅礴,千古传诵: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获秋。”



      西塞山有“峻崿横江”之险,又有江左“三洲”(散花洲就是其一)可以屯兵,所以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对此,《大冶县志》作过记载:“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攻桓元,唐曹王皋复淮西,皆寨于此。”据黄石市史志资枓称,自元明以来,徐寿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现代大冶工农武装,抗日将士,都在西塞山道士洑与中外反动武装进行过激战。这正是“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

      名胜古迹西塞,风景这边独好。明代朱期昌的手笔,摩崖题字“西塞山”,系一米见方,沉雄刚健。山上有飞来石、古炮台、玄真子钓台、桃花古洞、三国古栈道等诸多景点。晴天丽日,登山远眺,楚天如画,十里钢城,国之特钢,江水与钢水奔腾不息,白鸥翱翔为帆船保驾护航。此情此景,真让人心旷神怡,欣喜若狂!



篇后语:自然与文化完美结合的西塞山,现已辟为西塞山风景区。文友们,百闻不如一见,若有兴趣的话,请迈开你的双腿,亲自感受它的风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