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为国虽死犹荣一一《红色记忆》观后感
(2023-09-14 20:58:25)
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一一《红色记忆》观后感
9月13日上午,市发改委全休离退休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来自“黄石档案”的纪录片《红色记忆》。通过追忆黄石地区的革命历史,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林育英同志不仅是我国工人运动卓越的领导人,还是在黄石地区开展建党工作第一人,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1921年9月,林育英同志受党的派遣,化名李福生,来大冶工矿区从事工运,在大冶铁矿当翻砂工,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他谦逊和蔼,吃苦耐劳,善于联系群众。一个多月后,就组织了两个工人学习小组。不久,参加小组活动的达到60多人。接着,他又和华记水泥厂工人周良芳交上了知心朋友,通过周良芳发动和团结了各厂矿一批青年工人。他们凑钱在上窑油铺湾租下一间民房,借来几张桌子,开了一个小茶馆。工人们每晚到茶馆“喝茶谈天”。李福生在这里介绍了中华海员工人联合总会和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情况,讲解并同工人一起讨论了“工人忍饥挨饿是不是命中注定”、“为什么说劳工神圣”、“什么叫团结”等问题,向工人灌输了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1922年3月,大冶铁厂的工人刘感生、仇国升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中共大冶铁厂小组,仇国升为组长。不久,周良芳、吕子皋、梁仕卿等工人又被吸收入党,华记水泥厂、下陆机修厂、富源和富华煤矿都先后建立了党小组。1922年5月,中共大冶工矿区特别支部成立。此后,各工矿区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根拍安源的经验,组建了俱乐部,工人运动迅速发展。1923年1月,中共大冶工矿区特支成功地领导了著名的“下陆罢工”。1924年春,他和大冶铁厂的共产党员法荣廷一起奉令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五卅”这动后回国在上海、安源、哈尔、沈阳、抚顺等地领导工运。1933年以后,他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的委派,化名张浩,向中央领导人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恢复了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129师政委,和刘伯承师长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区,后因体力不支,回延安领导工运,1939年春,担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同志因长期忘我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在延安逝世。3月9日,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中央负责同志亲自执绋、抬棺,安葬在桃花岭山顶。毛泽东同志亲自为他写下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这八个大字,不仅高度评价了林育英同志不平凡的一生,也为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林育英同志忠实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为黄石地区开展工运、建立基层党组织作出了突出贡献,黄石人民怀念他!
一一《红色记忆》观后感
后一篇:创作篇:囚(短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