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篇:敲钟人“梅叔”

(2023-01-30 17:08:56)
    追忆篇:敲钟人“梅叔”



       篇首语:在半个世纪之前,报时工具只能用敲钟这种形式来完成。那时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二中校园内作息如此有条不紊,知情人便知,司仪作息的敲钟人“梅叔”,功不可没。





在黄梅二中陈列室,

至今仍然存放着,

一囗硕大的铜钟,

让人涌动着追忆的涟漪。

在当年,

铜钟悬挂在男生宿舍楼,

和女生寝室之间的,

一棵大树上,

是专门用来为学校司仪作息。

与现代的电子钟、智能手机等,

计时的工具相比,

显然落后了半个世纪。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

我们学校的敲钟人,

人人皆知他叫“梅定启”。

说起这个名字,

倒有点让人,

“望文生义”。

他年复一年,

岁岁月月,

按照学校制定的,

作息时间,

定时敲击大钟,

启动“作息”模式。

准时催人起床,

及时催人休息……





我们都喊他“梅叔”,

蕴含着对他,

有点尊称的意义。

他性格内向,

不多言辞,

不善交际,

但他的敬业精神,

从校领导到教职员工,

都公认为“棒棒的”。

他忠于职守,

乐此不疲。

那“当当当…”钟声响起,

浑厚响亮,

悠扬激昂,

响彻耳际:

那时间,

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刚才最后一响”的报时,

相差无几。

他就是一名“工匠”,

对待工作,

一丝不苟,

把敲钟这件事,

真正地做到了,

牵人神魂,

“震天动地”!





篇后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三转一响带咔嚓”,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若是某人的手上戴着一块手表,就会让人羡慕不已。据悉当年“梅叔”就拥有一块机械表,加上学校为他配备一个能上发条的机械钟,很显然,“梅叔”计时有“双保险”,是学校敲钟的最合适人选。实践证明,他也是敲钟的最合格人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