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瑜伽、奉爱瑜伽、业瑜伽、王瑜伽的介绍
(2013-07-21 13:03:11)
标签:
瑜伽奉爱瑜伽智瑜伽智能瑜伽王瑜伽杂谈 |
分类: 瑜伽 |
传统上,这门学问称为吠檀多(Vedanta),智能瑜伽(Jnana
Yoga)只是突显这门学问的特性,是一个方便的称呼而已。
Vedanta 原意是
Veda(吠陀经)之最后部分,也就是奥义书里所载的学问。要了解奥义书,须先看看吠陀经是甚么。
吠陀经是印度最早期的宗教与思想根本。由于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外国一直对吠陀经都没有太多的认识。加上宗教的门槛所囿,在过往佛经翻译时也不会多提,一说更指以吠字来取音译,意有所贬。直至近世,外国与曰本不少学者对梵文有兴趣,把原典翻译,我们才容易了解。
Veda本来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宇宙间的声波,自存于宇宙之间。上古的仙人(Rishi)于甚深定境中,直接得到启示,把这些声音记忆起来,代代口传,不见文字,从而把这些宇宙间的智能,流传下来。吠陀经传至广博仙人(Vyasa),按性质不同把吠陀经分成四部:Rig
Veda(对自然界诸神以至于一神的歌颂),Sama Veda(宗教声律的学问),Yajur Veda(生命健康的学问),Athava
Veda(种种方术)。每部吠陀经,又分成四部分:
1.Samhita:对诸神的祷文诗歌
2.Brahmana:种种的宗教仪轨
上述两者合起来就成为仪轨部(Karma-Kanda)
(祭祀诸神以达成物质界的心愿,类似入世法)
3.Arayanka:又称森林书,乃与修行者探讨祭祀与哲理的部分
4.Upanishad:
奥义书,不再讨论祭祀仪轨,而直接探讨绝对真理
上述两者合成为智能部(Jnanakanda)
(离弃祭祀对世间所求,反而探讨绝对真理,类似出世法)
(3)信瑜伽、奉爱瑜伽、巴克提瑜伽(Bhakti Yoga)
“信”,是指人的虔诚信仰。信瑜伽主张通过对神的虔诚崇信,而达到解脱。信瑜伽的倡导者认为,神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实际存在。因此,一个信徒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不必进行繁烦的祭祀仪式,只需要从感情上对神无限虔诚和信爱,就能沐浴于神恩之中,达到与神的结合。信瑜伽主要看一个人对神是否虔诚,以及对神崇爱的程度。一般来说,这种瑜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外部崇拜阶段,包括崇拜神的化身,供奉神的偶像,朝拜神庙,进行简单的仪式等;第二为内部崇拜阶段,包括从内心中向神祈祷,反复默诵神的名字、吟唱赞美神的颂歌等;第三是与神结合的阶段,通过静坐冥想,证悟无处不在的神,使自己达到与神的合一。
(4)王瑜伽(Raja
Yoga)
前一篇:罗摩克里希那谈意识七个层面
后一篇:罗摩克里希那谈奉爱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