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过世他和哥哥是家里唯一的希望

8月4日,我们驱车2个多小时,赶到阳曲县杨兴乡黄土坊村。这座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村中的小路、村民的院墙、窑洞的外墙,都是用附近山上开采的石块堆砌而成,这番城市人眼中看去别具味道的“景色”,却是村民连砖头都买不起的窘迫写照。全村只有一部私人电话,最近的公用电话远在5里地外的另一个小山村。
黄土坊村的刘茂生是我们家访的第三站。
刘茂生,18岁,阳曲一中学生,以592分的成绩考取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2007年阳曲县理科高考状元。

从村口步行5分钟后,来到刘茂生的家中。一排三眼窑洞,中间一间20平米大小的窑洞内,一个低矮的木柜,3口陶瓮、2只铁桶就是这里的全部家当。
耕作一年温饱都成问题
刘家共有三口人,母亲二妮,在家耕种5、6亩山地,种些玉米、谷子、土豆;哥哥刘茂青,在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刘茂生就读的阳曲中学也远在50多公里外的县城,往返路费也要十几块钱,为了省钱,兄弟二人只有假期才会回家。
谈到地里的收成,母亲二妮笑着“抱怨”两个孩子:“地里的收成也就刚刚够自己吃一年,孩子一回来就不够吃了,他们一顿吃的能顶上我一天的!”而熬点小米、煮几颗土豆,这就是他们的一日三餐。
无论如何都要上大学

四年前,父亲刘明兰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因压迫神经连日常行走都很困难,治病又欠下3万余元债务,为了不再拖累家里,刘明兰两年前自缢身亡,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哥哥刘茂青在当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常,而刘茂生当时也刚刚16岁。
在省城读书的哥哥是靠着助学贷款和学校的奖学金在维持学业,刘茂生在县城高中就读,也是靠减免学杂费和学校的生活补助才得以维持,而现在,大学开学在即,刘茂生4、5千元的学费却分文都未着落。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茂生高考完就在省城打工,靠在小饭馆工作近一个月挣了500元。

自己更好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
内向朴实、言语不多的刘茂生谈到自己的未来,语气却很肯定,要想改变家庭贫困的命运,只有先把自己发展好。刘茂生给自己规划,若是入学后,就依靠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或者自己外出打工来赚取生活费。毕业后先找份工作,早挣钱早养家,早日改变家庭的命运。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一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二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三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四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五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六
葵花助学基金会·寻找贫困大学生系列之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