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

标签:
阿贵龙门客栈阿贵财经股票 |
分类: 【2022阿贵龙门客栈】 |
普通人
【阿贵周末生活茶话】
说来也是怪了,距离我们家不过一里外的一条约摸两公里的街道,我们在这里居住也有几年时间了,居然极少在那条街道散步,前几天意外的一家三口散步走那条街道,感觉像是去另一个地方似的,是那种已经存在了一二十年的北京的再普通不过的一条小街道,两边开了很多很多的小店,小餐馆、小超市、烟酒店、药店、服装店、理发店、杂货店、中介门店、打印复印店、水果店、干果店、自行车店等等。想想吧,这就是城市商业服务业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围绕着社区居区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要,经营着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小店,很多小店可能已经几年、一二十年了,虽然可能中间经营的人有一些变化。
一个店,小的店可能就是老板自己一家子,稍大一些的,会请三五个人,再大一些的十几个店员,几十个店员的已经是少数的了。开过店的人,应该知道,都不容易的,特别是现在的房租几乎年年涨,只要有请人,每一个月的工资,都是一个不小的数,日常的经营,每一处能节省的都会想办法节省,每一个顾客来店都是笑脸相迎,最怕的永远都是生意不好了,不够房租、工资、成本等,就会非常头痛。开心的事情当然是今天生意不错,这个月生意不错,盘算着如果按这样的收入的话,有哪些早就计划的大事,比如买车、换车、买房、换房等,或者是再开个新店什么的,可以有希望了。
你看,一个小店,一个小老板一家几口,带着或多或少的几个到几十个店员,多数是没有休息日的,天天开门迎客,日子过得忙忙碌碌,多数小店的收入情况其实也就是还凑和吧,有一定的盈余,要是发达了,早就越开越大了,分店到处了,要是亏得多,多数已经经营不下去换人了。
小店小老板一家子,店里雇员,哪一个不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日子。
今天的讲述要跳跃一下子了。
全国有省会或相当于省会以上的大城市不超过50个,然后是有几百万人为主的地级市300来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人不等的县级市3000来个。你可知道,根据城市规模大小不同,有的城市有几十、几百条我上面说的那样的由无数小店组成的普通街道,有的城市有几百、几千条这样的街道,几十个省会级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有几千、几万条这样的街道。
在这些普通的街道的基础上,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区域性的形成商业中心,一幛幢的商业中心大楼,以前多叫百货大数,后来比较洋气,什么这MALL,那MALL的,中文名非要叫“茂“什么的。名称并不是重点,其实,你细细看看,想一想,也是一个一个的小店组成的嘛,只是这里面的店,更多的是现代商业的属于不同品牌的更为成熟的、成功的商业,属于通过市场化选择和淘汰,成长、胜出的品牌,这些品牌在诞生时多数也是一个一个的小店,只是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形成了现代的品牌企业,但是,就算是这样的成熟的品牌企业,有一个总部,有的有一些配套的工厂,然后最重要的是分布在各个商业中心的一个一个的门店,在具体在这一个门店的时候,你更能体会到,它也不过是卖一种或多种多数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或服务罢了,其中穿的、化妆的、吃的、家居用品等占了绝大多数,这几年商业中心,餐饮越来越多,不就是原来的街道小店升级了一下么,还有就是小孩的店,小孩游乐场等越来越多。
在这组成商业中心的无数门店中,这里面一个店是少了老板(多数不再是老板自己经营)但是不过多了一个店长,然后加上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店员,他们谁不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到了中午叫个外卖,或者在商业中心快餐厅解决一下肚子问题。每一天准时上下班,都盼着放个假什么的,好与家人好好的出去玩一下。
城市,你看,同理,根据城市的大小不同,这样的或大或小的商业中心的数量有所不同,县级城市一般就一两个,通常有老区商业中心,新区商业中心,地级市可能会有多于两三个商业中心的情况,省会级以上的城市,一般会分区形成自己的多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数量稍微更多一些,到了省会级城市的商业中心一般会更大,但是也是用手指头就可以数过来的,只有特级城市会稍微再多一些。
你看,就这样,我们就把城市里面占据了人口相当比例的商业服务业人口的工作地点:一个一个的店,基本讲完了。
然后,我们看到商业中心区,还有另一个代表着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特征的:写字楼。这里面的企业,既包括上面已经说到了各种店可能的品牌公司,同时,包括范围更广的,几乎包括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司,是的,几乎包括到80%以上,公司是现代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单元,他们就是这一幢幢的城市的写字楼里,只是越大越成熟的城市,这种商业办公在更正式的办公楼里,在越小的城市,这种商业办公更为灵活的分布罢了。
不经意间,你可知道,上面论及的两类群体,已经是生活工作在城市的人们,占绝大多数的人。然后,还有大家知道的,政府部门、公检法、学校、医院、研究院所等,但是这些加在一起数量占比是较小的。且不论其占比多少,政府部门,一个常委班子,下面副职秘书确实比较多,然后是各部委局办,下面就是处、科什么的了,真正的大领导不过是屈指可以数的,就算是所谓的大领导,在中国,县里的见到市里的就不再是官了,市里见到省里同理,省里到了政治局都当知道自己的位置,全国只有一个政治局。从下到上,从县常委领导班子到市委、省委领导班子,加在一起的人数,也不过是一个大学的规模嘛,领导班子,难道过的就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了么。虽然,我们从种种渠道看到很多的信息,把中国的官二代的生活,比如在国外的生活描述成奢侈、混乱什么的。其实,那都是片面的,以点带面的,夸大了,为博眼球的媒体传播而已。俺完全纯个人的工作中,恰恰也有一些机会见过一些,知道的就更多了,省市、部委、中央的可以称得上人物的一些人,商界,在福布斯榜上的人也算见过一些,知道的同样更多,过着的同样是普通人的生活,上班时上班比较早,下班时下班早不太可能,因为事情太多,会多一些,应酬多一些,多是并非乐意,老人孩子的事是家中的大事,自己的事都不算事,再大的领导上面都还有领导管着,得听。
商界的大老板自己不想当老板的并非说出来玩的,真辛苦真操心才是真实的。华为大不大,牛不牛,但是,17万人的企业,只有一个任正非可以称为人物,我们当然要把任正非列入人物,非普通的,但是任正非自己排队等出租车,过着普通的人生活。说起另一件事,就更是有些心中五味杂陈,福布斯榜上多年的人物,自己白手起家干起来的集团,全国发展,俺就是这个快速发展过程的员工之一,企业培养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可是当年的风云人物今天在里面还不知道最后究竟一个什么样的晚年,在里面,还是在外面。他在外面时过着普遍人的日子,他在里面,倒不是普通人都有机会去体会一下的日子。这件事,可以说是我写这一篇《普通人》最有触动的一部分。我们都是普通人,一直如此,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
在上述中大概没有没有提到在中国占有人口相当比例了中国农民,城市农民工,还有一个特别的群体,部队军人等。都是一个一个的普通人组成的特定社会群体。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视为不那么普通的群体,影视娱乐圈的大大小小的明星们,其实,他们出身普通,成长普通,事实上同样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只是比很多人更少地落家,更多的时间在外地,在影视基地、摄影棚等,而我们习惯于在图文视频世界中看到他们。
当然,我们今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来穷尽复杂现代社会的所有职业种类,所以,就此小结吧,你试着去真实的了解任何社会职业的从业者,其实都过着普通人的日子。
你看,我们从一条身边的街道的小店聊起,后来聊到了无数这样的街道,聊到商业中心,聊到写字楼,再聊到政府,政府官员等。这里面,已经几乎包括了中国经济的绝对主流和主要构成部分,涉及到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和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组成社会的这些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都是一个个无数个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我们每一个人过着非常普通生活,一周工作五天为主,休息两天,工作日上班、下班,越是想不普通的人其实加班越多,越不需要请假的人,其实无假可休,但是最后,依然是普通人,这个社会就是普通人组成的社会。
END
这是一篇首次写于2016年6月的一篇长文,原文还涉及到证券相关的内容,比这一篇还长两倍。但是,今天我只将其中描写普通人构成城市的部分单独成文,就已经是很长的一文的,也足够了。
之所以想起这一篇七年前的文章,当然是有感于当下才想起的。无数普通人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小店、小铺、小公司、小厂等,或者大公司、大厂下面连锁的小店、小铺、厂房等,构成了我们这个鲜活繁荣世界的主体,我们绝大多数人就在这样的无数实体中工作、生活,它们是一个一个的城市细胞单元,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充满了活力。我们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没有多少对抗重大风险的能力,无数人的工作都是为当下的自己和家人有口饭吃而努力着,有余粮的家庭哪有多少。因为人所共知的当下的疫情,一些城市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普通人进入无收入状态,三五天没有关系,一二十天就已经是大问题,三四十天以上,已经是困难重重,无以言表。而事实上,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已经影响了三年,构成城市的千千万万店,有很多行业整个行业的艰难生存,有相当一部分受到冲击,关店倒闭,新开店支撑不下去倒下的,都非常多,受到冲击的家庭我们目前为止是缺少官方或非官方数据统计的,所以,我们都无法对这些次生灾害进行量化表达,但是,它就在我们可见的城市的街区蒙尘的店铺、办公楼的空置等可直接感受到。虽然我们反而没有看到这些店对应的失业的人,是否找到了新的生计。
2016年,我写这一篇《普通人》,感到普通人组成的这个鲜活世界的活力与精彩,城市的脉博正是因为每一个人普通人的努力而跳动的。谁曾想在七年之后,会因为现实想起这一篇《普通人》,心中五味杂陈,为无法统计的这三年来消失的普通人的岗位,变迁中的生计,一些失业的忧郁,一些被迫关店、关公司、关厂等的悲伤,虽然这些事情似乎任何时候都会发生,只是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又叠加疫情的这三年,这样的事明显多得多。这样的冷暖,却只有人们的“自知”,而我们的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也许都应该不时的关注一下这人间的冷暖,与我们的关系,千万普通人觉得冷,甚至寒了心,灰了心,死了心的城市,城市也不会觉得温暖吧。
让城市早点儿温暖起来,一度一度的温暖。
【阿贵PHOTO】


我本来想选一张图,但是,我终究还是在无数的图中无法做出选择,于是就这样呈现给你,这就是我们无数普通人生活着的由小店小铺组成了鲜活世界。

这篇《普通人》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却是我记忆尤新的一件事。
毕竟已过去了这么多年,家里也美美地迎来了小公主,世界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而三年疫情则成为贯穿整个世界、整个时代的主题,多少时代的尘埃变成了普通人的大山,我是想要不要就这一文结合这些年的重要变化改改,以与时俱进。
但是,我最后选择——不必改了。改了也许就将当初写这一文的初心改了。一字不改,只是截选其中的一段,将多年前的初心完整地保存下来。

那么这个初心主要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对千千万万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共鸣,我们生而普通,我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过自己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宏大叙事,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如果有心,知道感恩不需要分文的阳光、空气、水,偶尔能品出白米饭或白馒头中淡淡的香甜,偶尔在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中感到幸福,偶尔在家长里短中感到温暖,真的是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便是普通人不变的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