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1000亿市值公司的投资小思考

标签:
阿贵阿贵龙门客栈财经股票 |
分类: 【2018阿贵龙门客栈】 |
500-1000亿市值公司的投资小思考
【阿贵茶话】
今天的茶话,我把它分类在“公司研究”。
我在20号早征集了一下大家对500-1000亿市值公司的看法,是因为我自己有意就此写一小文,以下即是也。
最后在选择公司的时候,适当的放宽了一些,从480亿到1200亿区间。一共118家公司,在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不到5%。总市值能达到500亿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在整个A股市场,总市值高于1200亿的仅有53家,低于480亿自然非常多了,达3324家。
今天,我们还是重点看一下我们选择的480-1200亿区间公司的主要分布及其特征,以及相关的投资思考。
一、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
1、银行、证券、保险、多元金融
当然,这个区间并非最大的那些银行,是中大型银行,几个大型银行都在1200亿以上的那个巨无霸区间里了。银行的投资价值与匹配的投资方式,市场中已经有极为巨大成熟的银粉、银军了,在此就不在多述了,在今天这一文就此略过了。
证券类则在这区间包括了主流的证券类公司。这也是为什么证券在非牛市期间难有大的表现的重要原因,它们已经体量相当巨大了,不是一般的风能吹得动的,加上了它们天然的与股市大气候的周期关联性,它们表现卓越的时候几乎只有牛市。
保险,大型保险在1200亿以上的巨无霸区间里了,这里只有略小的新华保险。
多元金融,安信信托、中航资本。
2、房地产
房地产,按说是一个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也应该可以出大企业的行业,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没有走出特别的房地产集中性。高于1200亿的队伍中万科一枝独秀,接下去招商蛇口与保利,皆有非市场化的属性,也不过1500亿的水平,再接下来就是位于500-1000亿这个区间的几个房企:绿地、金地、华侨城、金隅等,其实这几家都有一定的非市场化属性。另外的新城控股是后起之秀,华夏幸福其实是不宜归为房地产企业的。
如此好的行业,黄金年代几十年,居然没有培育出一批千亿甚至万亿级的市场化企业,其实也挺遗憾的事情。你要去理解背后的原因,请注意我在前述中,重复用到“非市场化属性”。比如保利,那种财大气粗,还可以加上一些背景的深厚吧,招商蛇口则是占据了何等的土地资源,这岂是民营企业可望其项背的,金隅做了好多地块与项目也不是民企想做就有机会的等等,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而正是“非市场化属性”让市场没有培育出市场化属性的一批大房地产企业,万科是一个孤独的奇迹。
4、国字号背景的建筑企业:中国电建、中国中治、中国铁建等
二、天生巨人,通常也需要巨资投入的企业
1、
2、
3、
4、
5、
6、
7、
那些天生就是巨人的企业,如电力类,不必给予过多的关注,所以,我们在列举公司的时候也从简。这些企业多类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率,即个位数的增长为主。
资源类则有相当的周期性,如中铝、中煤等。
其中的有消费属性的如汽车品牌,其市场化特征明显,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直接关系。
三、从小成长壮大起来的
(特别说明,未必是上市后的从小成长壮大,有的是重组进入的,进入A股的时候已经很大了,这要区别开来看):
在所有类别中,我们认为只有这些从小到大壮大的企业,更有投资投资研究的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一部分房地产公司是相对市场化竞争下从小壮大起来的企业。但是有的房地产企业不是,如央企、国企属性的的些是属于天生巨大的企业。
10、
这是最典型的一类较多由小成长大的企业。
这一类别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尽可能把它们全部罗列出来:
医疗保健类:美年健康、乐普医疗、爱尔眼科、华大基因等
医药:复星、莱士、智飞、康美、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医药商业:华东医药等
上述公司无疑很多都是我们要重视的公司,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一类公司以下事项的思考:
1、
2、
3、
四、消费品牌类
我把这一类单列
1、
2、
3、
4、
5、
能挤身这一等级的消费类企业,基本属于细分领域颇具地位的企业,也基本上可以归为中型蓝筹类企业。
有成长型企业投资价值的主要是这样从小成长壮大的企业,可问题是,这些已经是10倍,甚至几十倍成长起来到现在500-1000亿市值规模,再向上的成长道路,每一步新的倍数增长,都不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五、其它
快递之韵达、圆通,电气设备之汇川技术、正泰电器,工程机械之三一,环保之碧水源、三聚环保,安防之大华,商业之永辉、美凯龙,旅游之国旅,影视之万达,环境建设之东方园林,农业之温氏、牧原等。
虽然是归在其它,一个行业可能只有两三家甚至就一家,但是能挤身在500-1000亿这一级别的,皆是有相当高的行业地位与实力的。
这一类企业也是以市场化成长为主,多数是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与上一分类中谈到可能已经是10倍甚至几十倍的成长类似。再向上的成长道路,每一步新的倍数增长都并非易事,要靠自己在市场化竞争中去拼力奋进。
我单独了为今天讨论的这500-1000区间的公司做了一个独立的指数,周K线图如下:
其基本属性是偏蓝筹性质的,在14-15中没有怎么能疯起来,不过也有两倍多涨幅,17年则在以大、以胖为美的审美特征下较为受益,表现相对较好,走出上升通道。但是,上升的坡度小,累计上升的空间也并不大,这与其构成中相当一部分公司即便在以大以胖为美的时代,也因为成长性太过平淡而难有市场表现,只能略有跟随大势的幅度有限的涨幅。是的,重点落在,已经500-1000亿的公司,其成长性如此平淡乏力,恐怕难有二级市场的出色表现的。当然大风大浪除外,那是什么大象、鲸都在天上飞的传奇时光。
显然,我们认为从小到大的,消费品牌类的,和其它类的,这里面的500-1000的亿企业更加值得研究与关注,它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现在已经具有怎么样的强大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它们以后的发展空间如何?能否更上层楼,成为更加庞大的企业?在此友情提醒你,开篇的时候就谈到了,高于1200亿的A股只有53家,这53家作为一个组,我们找时间也说说,今天在这里使用这一数据——继续壮大真的不是嘴上功夫哟!
所以,个人认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分析研究今天还远远没有挤身这一区间的企业,200亿、100亿、50亿,有哪些企业可能具备将来成长为500-1000亿的企业,这一定是值得重点关照,重点投资的企业。当然,我们知道行业的地位获得谈何容易。比如电子相关企业非常多,包括A股上市公司范围内也非常多,而基本上主要是搭上了苹果产业链的几家公司才得以壮大进入了500-1000亿这个区间。它们已经相当成功了,然而它们在这个平台继续高歌猛进的路线图呢?有些令人迷茫。而它们今天的成功,已经是无数同业中小型公司追求的重要目标。
【阿贵PHOTO】
就这一张图,就足可以解释证券投资最主要的原理:预期与想象,是动力,强大到一些人犯罪的动力。
在500-1000亿的这一小小的投资茶话中,我们为什么主要建议大家研究那些从小走过来的企业,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给予过市场最强大的动力。显然,那些天生巨无霸,需要巨额投资的企业,不会是特别好的投资对象,它们的投资机会几乎只存在巨大的周期性波动中,而不来自于公司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