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是强国心态还是弱国心态

(2008-07-10 09:13:53)
标签:

爱在中国行

阿贵龙门客栈

法国游

杂谈

我们是强国心态还是弱国心态

                          ------阿贵龙门客栈杂谈

 

我的一个朋友改变了本已确定的法国之行,不知道是不是民族主义情绪在作怪,事实上我心里就是有一瞬间的快意。关于旅法人数的锐减,事实上对于法国旅游业影响甚微,但是这种现象已经令法国感知到了,感知到人少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法国人能从这件事感知到哪怕是一丁点儿东方民族的气节,我想多少是有所裨益的。

中国有可忍跨下之辱的大度,但我想,别人羞辱了我,难道我还要主动的示好么。

人交游,得知己一人,得友10余人,当足矣。国之亦然。所以,当我们看到巴基斯坦把国家战略储备的帐蓬一顶不留的送到中国,那有整有零的数字想不被感动都难。有人会觉得巴基斯坦是小国,与美国这样的大国没得比。但是,想想你生活中经历,往往最困难的时候是那最有权势与地位的人在帮你,还是那可能平时默默无闻的朋友在关键的时候为你不惜一切。

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早已经有完全开放的心态,G8成员国一个也不少,都是经济上的重要市场目标,用百姓的话讲,没有必要跟钱置气。但是,今年的事情让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看得非常清楚的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经济伙伴,与之附带的友谊是不可靠的,那种单方面把脸贴上去的行为后果是严重的。那种认为他们已经民主社会,就真的能秉持客观、公正的想法是幼稚的。虚幻地认为随着经济交往就建立起了信任,这种信任是表面的、不可靠的。

被人家泼一盆冷水后,清醒了很多,这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什么是中国真正的友国,我们更清晰的把多数国家定位于合作伙伴。所以,这个时候,就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朝鲜是我们很重要的友好国家之一。如果全世界都跟美国、欧盟一家亲,那才是世俗的攀富心理。那这个世界未免了然无趣的。世界是多元的,并且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这是我今年更加深刻领悟的观点,唯如此,世界才更加生机盎然,世界的和平才更有希望。

让我们继续从国际关系这个角度聊下去。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亚太地区制衡前苏联,二战时前苏联与美国可是盟国,但是制度的差异和一些冲突令彼此不安。所以亲美的日本、南韩、中国台湾在美国的力挺下获得长足发展。这是依托大国发展的典型。但是,你认为美国会放任你永远的这么发展下去么。日本的经济规模一度强大到对美国产生威胁的程度,但是1985922日的广场协议令日本经济一撅不振(当然,是不是应该简单的归罪于广场协议今天也不能真正定论)。

中国的经济事实上还远没有到对美国、欧洲经济产生威胁的时候,只是一小部分人在一小部分场合提了提中国威胁论而已,也仅此而已。这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排除一切杂念,继续一心一意搞好自己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只要时刻想着中国人均收入两三千美元与人家四五万美元的巨大差距,你就没必要有任何脾气跟人家玩清高。

说到两三千美元与四五万美元,我想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真的相当的低,但是正如“快乐的不丹”一样,国民的幸福并不与收入完全相关,只要解决了人的基本生存、教育、发展权,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一条通往自己可以把握的快乐生活的路。二是有差距,面对差距,脚踏实地的干活谋发展。

昨天听谁讲,有点儿一语中的,说中国现在根本上来讲还是弱国心态,可是又夹杂着强国心态。何以是弱国,近现代积弱百年,落后百年。何以强国,往前讲,中国几千年历史,多数时候是强大的帝国,往现实讲,近30年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已经令我们找到一些自信。对照我自己,都深感这种认识之深刻。我们在强国面前,不愿意示弱,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事实上还不是强国。所谓“强者示弱”,因为我们不够强,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强国面前洒脱地“示弱”。而是更容易表现出“针尖对麦芒的对抗”。我并不是反对这样做,相反我是支持者,并且本人就是这一阵营的。通俗地讲,你愿意交朋友,我们不拒绝,大家互利共赢,对大家都有好处,但是,你要是趾高气扬、挑三捡四,甚至跟我玩清高,那且慢,人生而平等,国不论大小、贫富都是平等的,这发端于你们,现在已是普世价值观,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吧。

其实,强国心态也好,弱国心态也罢,针尖对麦芒的对抗很快就会成为过去,脚踏实地继续推进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才是实务。

强国自强,弱国自弱。

 

                                          阿贵2008/7/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