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读或重读经典

(2007-04-25 17:47:33)

新读或重读经典

 

阿贵 2007-4-25

昨晚外出餐后,恰好边上有一小书店,顺便逛了一下,当再一次拿起艾略特相关的书时,与朋友随意的对话中,我说,我要重读这经典。

是呀,这已经是N年前读过的理论了,但是至今读来仍然颇有感悟。这本书的一个部分对我是新的,就是第一部分是“艾略特先生传”。其实,顺便买下它也主要是因为这个传。我对传记有一定的偏好,我总以为,传记以一个人的经历为背景,来贯穿讲不同领域的成败之路,很有意义,与小说比起来,我几乎是宁可看一本传记,而不愿意看一本小说的,事实上,我几乎不太记得多久没有看现当代的小说类作品了。一如看电视,我几乎看新闻、专题为主,几乎从不看任何连续剧一样,我觉得前者更接近事物的本身。

今天就认真的又翻看了几十页这本经典,仍然深深的欣赏艾先生的伟大贡献。想到与我同姓的曹刿论战,并且两人完全经典的体现了东西方两种哲学形态下的最后成型理论的异同。东方的高度哲理化与泛化,西文的现代科学精神下的数字化。显然我对他们都是认同的,所以,在我的投资理论中,直接就有一条“三而竭论”,如果对艾先生的波浪理论对照,岂不完全的重合着其135推进浪。关于波浪理论的应用方面,北京ABC兄在小栈的众多分析中经常用到,大家不妨对照分析。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简言之,不论时间如何流逝,也不论在何地域,皆具有共同性。

我对经典之作是可能心存“偏见”的,不论哪个方面的东西,我基本上都力求寻找其中的经典作为学习、研究的主体。我希望穿越时空能在皮毛方面理解到一些真义。当然,我非迷信者。同时,我相信其实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通用于人,人各有所取,我相信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经典,定是取其利于自己的东西放大之,而对其它的会弱化。

人的精力有限,也是我倾向于以经典为主体的原因。近来国学风劲起,读经重起,我并非在此也附会于此凑热闹。我是确实以为经史子集的经典意义是长盛不衰的,当总有研读之意义。当然,科学精神、民主制度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源动力,我们也有完全之必要吸纳源起培根及后的现代科学精神,大概也可以以英国大宪章为起点了现代民主法制精神。我们只需要以广纳之心传承历史,融汇东西,当自然实现与时俱进。

窃以为,适时新读经典、重读经典,或许多少有些裨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基金
后一篇:也谈杭萧钢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